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唯你健康
唯你健康
癌症来临,皮先知?若是你的皮肤有3个表现,或是病变信号
发布时间: 2025-08-27     来源: 健康养生常识

中老年人最怕的,是身体坏了预兆没看明白。尤其是癌症这样的大病,不是毫无征兆,而是“先行者”隐在表象之中。作为行医多年的老中医,我常说:“五脏之病,必形于外”,皮肤就是五脏“搬来的镜子”。很可惜,很多朋友见了异样,不紧不慢搽点膏药,一拖就拖成了大病。今天我们就着重讲一讲——当身体内部平衡失控,皮肤有可能先一步出现三个关键“求救信号”。

一、
皮肤莫名变黑、无光,也可能是脾肾失调在作祟

昔日有光泽的皮肤,突然暗沉发乌,甚至部分区域泛黑,不是太阳晒的,也不是色斑,而是源于内环境的气血变化。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肾藏精气”,如果脏腑被耗、气血失调,皮肤首先失色。

很多人说:“早上照镜子,怎么看脸都脏脏的,洗不净。”你有这种感觉吗?若是伴随体力明显下降、白天乏力、夜里尿多,那就不能归咎于老化,很可能是内在“正气亏虚”的表现。

在一些恶性病变发展初期,体内毒素代谢不畅,气滞血瘀,皮肤变色是非常早的迹象之一。哎呀,这种沉着,就像堆积在一面旧铜镜上,表面再怎么擦,也难掩其“内锈”。

二、
皮肤不明原因反复瘙痒,背后应看肝脾是否解毒得力

如果你近期频繁皮痒,非蚊叮虫咬,也无皮屑脱落,用药也只能压一压,却总是反复,不可不防。这正可能是脏腑内热扰于肌腠、湿毒不解透皮而出的表现。

老中医常看皮肤发病位置、发作时间,来判断病根属于哪脏:“肝藏血,主疏泄”,其排毒有赖于气机条达;“脾主运化”,湿邪需其代谢。所以,一旦肝脾功能减弱,皮肤就最先失控。

尤其如果瘙痒集中在黄昏或夜晚加重,且伴随食欲不振、尿黄口苦等症状,不妨警觉是内热与毒素在作怪。专业术语称之为“血虚风燥”或“血瘀湿热”,这种状态若持续久了,也可能成为病变信号。

你有没有反复挠得睡不好觉的时段?试问,一个总起皮疹的身体,还能说它“内部平安”吗?

三、
伤口久不愈,反复溃烂,该警惕气血凝滞与免疫警讯

平日里磕碰一下、烫一下,小伤几天就能好。但若你发现,皮肤上一点抓破处迟迟不结痂,或好了一半又红肿渗液,特别是伴随体重下降、容易疲劳,就该留心血脉运行与体质免疫状态了。

在中医看来,这种“疮口难收”,大多源于气血虚弱、阴阳不调。不仅是营养问题,更是正气未能制邪,邪气乘虚而入,造成“阴毒内陷”之象。

我常说:一个人愈合能力变差,不只是皮的问题,而是“精气神”三亏的表现。体内这样的环境,就容易埋藏久治难愈之疾,甚至诱发肿瘤类病变。

你最近有没有发现,哪怕一个小破口,都需要两三周才能愈合?这绝非寻常之态,而是需查查整体“气血盛衰”。

操作建议:

① 若皮肤异常明显先寻体内根源,勿急用成分复杂的涂抹类产品,避免加重刺激。

② 饮食以养脾护血为主,适量食用山药、红枣、薏米、百合,调和五脏气机。

③ 每晚足浴15分钟,用艾叶+陈皮泡脚,畅通经络、下行浊气、助眠养血。

④ 保持情绪平和,莫因小症多虑,也不可因异常掉以轻心,及时体察身体变化尤为关键。

注意事项:

① 若皮肤异常长期不解,应及时结合舌苔、脉象、面色等综合判断,自拟结论易误诊。

② 不宜单靠市售“清火、祛湿”药物急救,需先分清热毒、湿滞或血瘀性质,辨证施治。

③ 若伴随不明瘦弱、持续低热、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应谨慎评估脏腑功能,及时就医为佳。

看似一个癣、一块疹,有时背后藏着整个人系统性的问题。所以说,养生要防病于未发,更要“察病于未形”。

老中医的话:

皮肤的问题,看起来是外疾,其实多属内因,一枝一叶总关五脏。正如古人所言:“有诸内必形诸外”。若你能在每日洗脸、穿衣、挠痒这一过程中,认真看看皮肤给的提示,你就能早早防住大病之根。

你今天皮肤上的小变化,观察了吗?有没有哪一块颜色变深?有没有突然哪一处老是不消停?咱们身体其实每天都在说话,就怕你不听。

结语:

皮肤,是身体的外延,也是五脏的“话筒”。听得越早,调得越好;看得越细,养得越稳。

民间方法非替代医疗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