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国务院重磅批复!医疗强基方案出炉,“15分钟”医疗圈,县域基层再迎利好
发布时间: 2025-09-15     来源: MedTrend医趋势

9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明确要“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从布局、服务、人才等多方面发力,解决“看病远、看病难,基层医院看不了复杂病”等困局。

方案以“让群众获得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核心目标,设定了清晰的阶段性发展路径:

202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更合理,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力争居民15分钟可达最近的医疗服务点。 

2030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才队伍持续发展壮大,设施设备条件和数智化水平显著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基本医疗服务均质化水平明显提升,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量占比持续提高,中西医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十二项主要任务,构建全方位基层医疗服务体系。重点包括:

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内涵建设

依托紧密型医联体(包括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资源下沉基层,基本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职称医师派驻。

到2027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县和县级市全覆盖,到2030年县域医共体紧密性、协同性进一步提升。在医共体内推广“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模式,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人力资源、财务、医疗质控等管理中心促进服务均质化。

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提升行动

发展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全科、感染、麻醉、病理、白内障手术、血液透析、精神卫生等服务,到2030年,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县区普遍具备开展白内障手术、血液透析能力。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一般人群覆盖率每年提升1至3个百分点,推动二、三级公立医院预留部分号源优先向基层开放。 

改善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

“十五五”期间重点支持1000个左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改善县级医院、重点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医学影像、检验等资源共享。更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配置巡诊车等移动医疗设备,提升边远地区服务可及性。 

提高县区医疗卫生数智化服务水平

以省份或地市为单位统筹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加强基层与二、三级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等互通共享,推进电子处方流转、检查检验结果互通。

全面推广基层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推广放射、心电等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应用,探索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基层应用,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决策支持。

完善加快基层发展激励机制

按程序动态调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统筹地区内“同病同付",支付比例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

通过乡村一体化管理或单独纳入,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允许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分配。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