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唯你健康
唯你健康
24小时内入侵干细胞?微塑料已“渗透”多个器官,小心5个隐蔽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9-02     来源: 健康时报

自然界中有些“隐形”的小颗粒,能随风飘荡、随水流动,甚至悄悄进入我们的身体——它们就是微塑料。

自2004年科学家正式为它命名以来,这些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早已不止存在于海洋或垃圾场里。它们潜伏在你喝的水、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中,也悄悄进入了人体多个器官。

它们的化学性质极其稳定,能够保证上百年不降解,对环境与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①

微塑料24小时内侵入脂肪干细胞 

2024年《科学报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微塑料会在脂肪组织中积聚,诱导细胞衰老、增强炎症反应,并破坏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揭示了微塑料对生物衰老和组织功能的潜在不利影响。②

研究证实,体内和体外暴露于微塑料,都会让体内“衰老”和“炎症”的标志物增多。这说明微塑料不仅会加速细胞老化,还会引发炎症,具有双重危害。

微塑料已“渗透”人体多个器官 

现有研究发现,微塑料在人体多个器官组织中均有积累,包括大脑、心脏、肺、肠道、肝脏,甚至骨髓等,这些研究指出,微塑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③

此外一项系统性综述指出,微塑料暴露可能对人类的生殖、消化和呼吸系统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并与结肠癌和肺癌的发生相关。④

202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还发现,微塑料是心血管事件高风险因素。在颈动脉斑块中检测到微塑料的患者,在随访34个月期间发生心肌梗死、中风或全因死亡的风险升高3.53倍。⑤

微塑料是如何进入体内的?

多项研究表明,微塑料可通过进食、喝水、呼吸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与组织和器官相互作用。

1. 饮食摄入
这是最主要的途径,比如瓶装水、海鲜内脏(如贻贝、牡蛎)和海藻等,都含有微塑料。

2. 呼吸摄入
室内空气中微塑料浓度可达每立方米528个,汽车内更高达2238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约7万个微塑料颗粒。

3. 皮肤摄入
化妆品中的微珠(如磨砂膏)和清洁海绵磨损时释放的微塑料,可通过皮肤屏障进入人体。⑥

小心微塑料的5个隐蔽来源 

当我们谈论微塑料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塑料袋、塑料盒,然而,还有一些潜藏在日常生活角落的“隐蔽来源”,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1. 瓶装水
20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每瓶1升装的瓶装水中,约含有24万个塑料微粒。并且瓶装水经过高温暴晒后,会含有更多的微塑料。⑦

2. 口香糖
2025年3月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嚼一块口香糖能释放出成千上万的微塑料颗粒。大部分微塑料在嚼口香糖的前2分钟内就脱落了,嚼8分钟,就能释放出94%的微塑料。⑧

3. 一次性纸杯
2020年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把热饮倒进一次性纸杯里,大概15分钟,这些纸杯就会往饮料里释放25000多个微塑料微粒。⑨

4. 尼龙茶包
2019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发表研究指出,用尼龙66或者聚酯(PET)做成的茶叶袋,泡在95℃的热水里5分钟,会释放出116亿个微米级塑料和31亿个纳米级塑料颗粒。⑩

5. 清洁海绵
2024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发表的研究发现,“清洁海绵”每磨损1克,就能释放出650万个微塑料。⑪

如何减少微塑料带来的危害? 

1. 减少塑料的使用,特别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尽量使用玻璃、陶瓷或不锈钢等材质的物品进行替代。
2. 尽量减少塑料性玩具的使用,选择木质或不含塑料材质的玩具,并特别注意防止儿童啃咬塑料玩具。
3. 点外卖尽量勾选“无需餐具”,自备餐盒打包剩食,减少塑料餐盒与包装膜使用。
4. 把水烧开后再喝,可减少微塑料进入人体,降低其对身体的伤害。⑫
5. 购物时使用帆布袋、网兜、折叠购物车替代塑料袋。超市生鲜区优先选择散装蔬果,减少使用保鲜袋与塑料保鲜膜。
6. 避免加热塑料容器,温度升高会进一步增加塑料容器释放微塑料。
7. 不用矿泉水瓶装酱油、醋,若长期这样做,可能会让更多微塑料溶出。⑬
8. 选择可水洗棉柔巾替代一次性洗脸巾,后者多数含塑料纤维。
9. 避免购买含塑料微珠的洗护产品,比如磨砂膏等。
10. 经常使用吸尘器或湿拖把清洁室内,避免扬尘,以减少吸入灰尘中的微塑料。

本文综合自:
①2025-07-08人民日报健康号“广东疾控”《小心!微塑料正悄悄“入侵”,这些潜在危害你必须知道!》
②Microplastic exposure linked to accelerated aging and impaired adipogenesis in fat cells. Sci Rep 14, 23920 (2024).
③The potential toxicity of microplastics on human health. Sci Total Environ. 2024;912:168946.
④Effects of Microplastic Exposure on Human Digestiv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Health: A Rapid Systematic Review. Environ Sci Technol. 2024;58(52):22843-22864.
⑤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in Atheroma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N Engl J Med. 2024 Mar 7;390(10):900-910.
⑥2025-08-29健康沈阳《【卫健科普】如何应对微塑料的健康风险?》
⑦Rapid single-particle chemical imaging of nanoplastics by SRS microscop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
⑧Chewing Gums: Unintended sources of ingested microplastics in humans. Mar 25, 2025
⑨Microplastics and other harmful substances released from disposable paper cups into hot water - ScienceDirect[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0, 404.
⑩Plastic Teabags Release Billions of Microparticles and Nanoparticles into Tea. Environ Sci Technol. 2019 Nov 5;53(21):12300-12310.
⑪Polylactic acid micro/nanoplastic-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vestigating food and air sources via multi-omics. Environ Sci Ecotechnol. 2024 May 3;21:100428.
⑫2025-05-24CCTV生活圈《微塑料可能会增加多种疾病风险!很多人可能每天都在吃,小心这5大隐蔽来源》
⑬2024-05-14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科普|你喝的水里,到底藏着多少“微塑料”?简单2招就能去除》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