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上半年,乳腺癌领域各类研发管线迎来重要进展,尤其是靶向蛋白降解(TPD)领域的突破引起行业高度关注。乳腺癌发病率高居所有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尽管诊疗水平不断提升,但该领域仍然面临诸多未竟需求,促使科学界探索更优的治疗方案。作为全球医药及生命科学行业创新的赋能者,药明康德也将持续通过一体化、端到端的CRDMO平台,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赋能,助力包括乳腺癌在内各类疾病的新药开发,为患者带来更多突破性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健康面临的重大威胁。根据美国癌症协会《2024年癌症统计报告》(Cancer statistics,2024),乳腺癌已占据女性新发癌症病例的32%,高居所有女性恶性肿瘤首位。该协会还预测2025年仅在美国就将有约4.2万女性死于乳腺癌,这一严峻现实凸显了开发更有效治疗策略的紧迫性。
当前,乳腺癌患者已有丰富的治疗选择,包括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然而临床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耐药性、副作用,以及某些特定亚型的乳腺癌(例如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依然缺乏针对性药物等等。这些治疗挑战促使研究领域持续探索更多更优的治疗策略。
通过公开资料梳理,除了已获批上市的新药,当下还有数百款新药在临床研究阶段探索治疗乳腺癌的潜力,涵盖小分子和抗体,ADC等各类偶联药物、核酸和多肽药物,以及溶瘤病毒药物等等。
剑指耐药性,靶向蛋白降解迎新突破,明星PROTAC分子申请上市
小分子靶向疗法在过去十余年间取得重要突破,数十款小分子靶向新药已经获批治疗乳腺癌。当下,还有大量小分子新药在研,包含EGFR、PI3K/AKT/mTOR(PAM)等癌症信号通路抑制剂,以及基于表观遗传、细胞凋亡、合成致死等机制的新药。
在小分子靶向治疗方面,耐药性的发生是一大挑战。导致乳腺癌靶向治疗耐药的一大原因是部分传统抑制剂仅能阻断蛋白功能而无法彻底清除致病蛋白。面对这一治疗瓶颈,靶向蛋白降解(TPD)技术展现出独特优势,近年来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疾病治疗领域均受到广泛关注。这类小分子通过利用细胞的天然蛋白质降解机制特异性降解致病蛋白,不仅能克服传统激酶抑制剂的耐药性问题,更可靶向以往“不可成药”靶点,从而推动乳腺癌治疗模式从“功能抑制”到“蛋白清除”的转变。
今年6月,由Arvinas和辉瑞(Pfizer)联合开发的PROTAC新药vepdegestrant已经向美国FDA递交上市申请,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内分泌治疗的雌激素受体阳性(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ESR1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这意味着靶向蛋白降解剂领域有望在近期迎来重要里程碑,也代表着乳腺癌治疗领域的新突破。Vepdegestrant是一款PROTAC雌激素受体降解剂,已经获得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若获批,该药将成为首个获美国FDA批准的PROTAC雌激素受体降解剂。
通过公开渠道梳理,当下全球范围内还有数十款靶向蛋白降解剂正在临床阶段探索治疗乳腺癌的潜力,在乳腺癌新药管线中占据重要部分。这些蛋白降解剂包括了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PROTAC、分子胶等类型,靶点涵盖ER、BRD4、CDK2、CDK4/6等乳腺癌领域的经典靶点。
TPD技术在包括乳腺癌在内多个治疗领域的快速突破,离不开全球医药产业生态圈的共同努力。以PROTAC为例,这类分子复杂的化学结构显著增加了合成工艺开发的难度,其分子量大导致溶解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成为阻碍它们迈向临床开发的重要因素。早在近十年前这项技术刚起步时,药明康德便开始布局相关能力和技术,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搭建起集发现、合成、分析、纯化和测试等能力于一体的一站式赋能平台。目前,该平台已成功支持超过120款PROTAC分子的开发,其中20余款顺利推进至临床阶段。
作为赋能全球靶向蛋白降解药物开发的重要平台之一,药明康德一体化平台的能力不但涵盖PROTAC,还包括分子胶、以及多种新兴双功能性蛋白降解剂类型。例如,诱导细胞外或细胞膜蛋白进入溶酶体进行降解的溶酶体靶向嵌合体(LYTAC),将抗体与蛋白降解剂偶联产生的蛋白降解剂-抗体偶联药物(DAC),诱导靶蛋白被自噬体吞噬降解的自噬靶向嵌合小分子(AUTAC),以及靶向降解特定RNA的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体(RIBOTAC)等。
上半年,还有多款基于TPD技术的创新疗法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例如: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布了其下一代口服SERD药物camizestrant与CDK4/6抑制剂联用一线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3期临床数据,联合疗法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6%。罗氏(Roche)在研的口服SERD药物giredestrant联合免疫治疗及CDK4/6抑制剂的1/2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三联疗法治疗ER+/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表现出良好耐受性,且在ESR1突变型乳腺癌患者中优势更显著。先声药业在研的新型可透脑SERD分子SIM0270联合CDK4/6抑制剂在E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开展的1期研究结果显示,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和临床获益率(CBR)分别为41.5%和82.5%,基线存在ESR1突变的患者ORR和CBR分别为87.5%和100%。百时美施贵宝在研的BMS-986449完成了1/2期临床研究患者招募,针对适应症涵盖三阴性乳腺癌。这是一款Cereblon E3连接酶调节药物(CELMoD)类分子胶降解剂,能够选择性降解调节性T细胞(Tregs)中的关键转录因子Helios(IKZF2)和Eos(IKZF4),通过重塑Tregs为效应型细胞,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这些进展正在共同推动着靶向蛋白降解疗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边界不断拓展。
多种疗法类型齐头并进,展现治疗潜力
除了TPD之外,今年上半年还有多种类型的新药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涉及抗体、ADC以及癌症疫苗等。
比如在ADC领域,阿斯利康与第一三共开发的靶向Trop2的ADC药物Datroway(datopotamab deruxtecan)于年初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HR阳性、HER2阴性的成年乳腺癌患者,3期试验显示其可降低37%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同样由这两家公司联合开发的HER2靶向ADC药物Enhertu(trastuzumab deruxtecan)也于1月获FDA批准用于HR阳性、HER2低表达及超低表达乳腺癌,同时一项3期临床试验证明,该产品联合帕妥珠单抗一线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超过3年。吉利德科学公司(Gilead Sciences)的Trop-2靶向ADC药物Trodelvy(sacituzumab govitecan)在3期试验中显示,对不适合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mTNBC)患者的一线治疗PFS优于标准化疗,有望成为首个适用于所有一线mTNBC患者的ADC药物。荣昌生物的HER2靶向ADC维迪西妥单抗在中国获批用于HER2阳性肝转移晚期乳腺癌,并在中国提交了针对HER2低表达乳腺癌适应症的上市申请。
抗体领域也迎来新进展,比如今年5月,《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既往经治的HR+/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泽尼达妥单抗(百济神州和Zymeworks联合开发的一款HER2靶向双特异性抗体)联合哌柏西利和氟维司群的治疗,安全性可控且显示出具有前景的抗肿瘤活性,疾病控制率为91.3%。
癌症疫苗疗法领域也迎来新进展,比如BriaCell Therapeutics在研的癌症疫苗Bria-IMT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2期试验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案在HR+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总生存期优于现有ADC药物。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Bria-IMT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方案的生存数据则与一款ADC药物相当,但依然显著优于化疗治疗组,生存率提高约70%。Bria-IMT方案是一种基于异体全细胞的免疫疗法,可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统诱导靶向杀死癌细胞。
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认知的不断深入以及药物研发的突破性进展,乳腺癌领域的治疗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在这场对抗乳腺癌的征程中,作为全球医药健康产业的积极贡献者,药明康德始终致力于通过一体化CRDMO模式,助力全球医药创新,为客户、为行业、为患者创造价值,助力合作伙伴加速更多好药新药问世。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组织召开
2025版《中国药典》将于2025年10月..关于举办四川省药品生产企业拟新任质量
各相关企业: 新修订的《中华人..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召开第七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两新联万家,党建助振兴”甘孜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新工委、省市..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