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唯你健康
唯你健康
“入伏吃三样,一年都安康”,7月15入伏,三样指啥?安稳过三伏
发布时间: 2025-07-15     来源: 健康养生常识

夏至已过,三伏天悄然而至。每年入伏,最难过的不是热,而是体内不断堆积的湿热。中医有言:“伏天调养通全身,一年安康从此始。”那么,如果在入伏这天掌握了吃养结合的妙法,是否就能少点病气、躲掉疲惫?7月15是入伏第一天,听我这学了一辈子中医的老头子唠一唠——伏日吃三样,你的身体才叫真稳当!

❶ 三样指啥?

这“三样”,可不是随口一说,是从一次伏日得汗后归来,坐屋静思中发觉的。

第一样:绿豆薏米汤
不为别的,就为“清心、祛湿、利水”。绿豆性凉,薏米健脾,一凉一健,正好对付体内郁的那股湿热。

做法如下:

材料:绿豆30克,薏米30克,茯苓10克,水1000ml;
做法:食材提前泡1小时,清洗干净,冷水上锅,大火煮开,小火煮40分钟,略加冰糖,温热或冷饮皆可。
第二样:山药莲子粥
想调脾胃,得靠山药;想安心神,还得靠莲子。入伏一动一躺,神乏气短,吃这粥,不三日,人就舒展有精神了。

做法简单:

材料:山药100克,莲子30克,小米50克;
步骤:山药去皮切丁,莲子泡开,小米洗净,一锅水慢煮,煮至粘稠,略放红糖即可。
第三样:姜枣茶
既驱风寒,又暖脾胃,特别适合清晨空腹喝上一杯,扶阳活络,“元气”这物,就靠它起来撑。

做法也不难:

材料:姜片5片,红枣5颗(去核最好);
步骤:用开水泡煮15分钟即可,可加几粒枸杞提点温和。
咳,这三样你别当成菜,是药膳,是懂得跟身体对话的方式。

❷ 调理伏天,顺应天时养生

你知道吗?三伏天的“湿”就像雾,把五脏六腑裹得没精打采,尤其是脾胃。

中医说“脾为生痰之源”,入伏若是不调温、不去湿,秋冬就麻烦大了。

所以,三伏饮食关键在一个“清”字,不过不是清淡无味,而是清利不油腻。比如多吃一点苦瓜、冬瓜、黄瓜这类“瓜类三宝”,同时搭配点姜、葱、辣椒来“开胃”,湿热重者饮食可依食物性味搭配,有效避免“寒包湿”的症状。

哎,说到这,你是不是想起自己最近老是没胃口,饭也吃不香?那八成是“暑湿”悄悄地挤进你脾胃了。

想调理,也别靠断食、清肠这类速成法,反容易打伤正气。其实,一碗好的绿豆薏米汤,比什么都顶用。

❸ 饮食也讲时辰,别误了调养机会

每日什么时候吃最关键?不是晚饭,不是宵夜,而是清晨空腹与午后阳热最盛时。

早晨(5点到7点),阳气刚升,来杯姜枣茶,去寒开脾;中午11点左右,阳极生湿,绿豆薏米汤或莲子粥上桌,半碗恰好,正合时宜。不用吃太多,七分饱最养人。

绕不过的一个词是“经络”。这个时候,胃经和心经正旺,通过饮食来调肠胃、清心经,是伏天最好的养法。

顺应天时,那可不是民间说法,是天地间“气”的运行轨迹。

❹ 小动作,大养生,不用花钱也见效

别说只靠吃,伏天调养,动作配合才更灵。

吃完饭,你是不是立马坐下、刷视频?哎,这就是错。餐后慢走十分钟,胜吃补药三分。

还有个动作推荐你——“揉涌泉”,就是脚底中心点。睡前躺床上轻轻按揉百次,活血、去湿,让你安然入梦。

伏天多汗,毛孔大开,冷风直入易致头晕、肌肉僵硬,你说这是不是跟“感冒”有关?

其实叫“风湿郁闭”,透皮入里,轻则乏力,重则酸痛。所以穿衣也讲究,千万别一下子全脱光着上身喊热,小心阳被偷走了。

❺ 饮食忌口,湿热体质这类必须注意

别只想着吃啥,更得清楚啥不能吃。

如果你发现自己舌苔厚黄、睡觉出汗、口苦口干,就属“湿热体质”,这些人伏天不能逞一时口快。

忌吃油炸、糯米类、奶油制品、冷饮等“寒湿生痰”的东西。你以为凉快,其实是往身体里添“湿”。

适合吃的,小米、绿豆、苦瓜、茯苓一类的“健脾祛湿”,再加点甘草、党参之类的“补气”食材,有助于调整身体内部环境,避免血热内火作祟。

说到底,健康不是控制,而是顺应。

❻ 懂得养生,不如懂得惜气

人这一口气,就像是“身体的根”,伏天阴阳升降最频繁,最怕“耗气太快”。

如何惜气?饮食得合理、睡眠得规律、情绪得安稳。

晚上10点之前睡,别熬出火;白天别动怒,气伤肝。想想看,你最近是不是一热就发脾气?那不只是性格问题,说到底,是气机不顺,肝火太旺。

如果能习惯每天午时闭目养神一刻,比补觉还管用。少言寡语,并非懒,是敛神聚气。

结尾送给读者的一句话:

入伏不是“抗热”的战斗,而是一个“养生”的开始。

你吃的、你动的、你呼吸的,都会写进身体的帐里。这个夏天,不急着凉快,先把“体内的暑”养出来,才是全年健康真正的根基。

想想看:你是选择追赶清凉,还是积蓄元气? 选哪一样,就决定了你下一季的身体状态。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