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医药经济仍处于增速调整期,回稳势头显现。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医药经济呈现向好态势,预测2025年将加快构建医药新发展格局,全链创新潜力可期。”5月13日,在广州举行的第36届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原党委书记林建宁对2024-2025年中国医药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梳理,并引导与会嘉宾共同思考,展望新变局下医药产业经济发展新趋势。
鉴往知来,林建宁首先回顾了近年医药经济的运行情况,其表示,医药经济调整期已历时三年,主要表现出增速小幅振荡、投资结构优化、投入产出比例失衡等特征。“从表面上,是看受限于全球经济疫后增长乏力,以及国内某些政策引发的药价水平下降,但深层次的逻辑,揭示出医药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旧动能正加速转换,中国医药经济不断被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内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298.5亿元,与2023年持平;利润总额3420.7亿元,比2023年下降1.1%;出口交货值2153.3亿元,比2023年增长7.3%。
2025年一季度,上述三大指标继续变动: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5989.1亿元,同比下降2.2%;利润总额845.2亿元,同比微涨0.7%,已出现止跌回升势头;1-2月出口交货值347.9亿元,同比增长12.7%。
从需求端看,四大终端分化裂变。
根据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方所”)初步测算,2024年,医院市场药品销售额为11985亿元,同比下降4.4%;线下零售市场药品销售额为4934亿元,同比增长3.6%。林建宁提醒,零售市场药品销售额数据测算样本构成偏向于大药店,如果加上小药店数据共同分析,可能线下药品零售终端也会呈现负增长。
“据统计,2024年中国药店总数为683666家,数量创下新高但增速放缓,同比增长2.5%,比2023年增速下降3.6个百分点。2024年中国药店连锁率57.0%,连锁药店增长率1.1%,比2023年增速下降5.9个百分点,显示药店集中度提升并不明显,竞争密度加剧。”
2024年A股上市连锁药店经营情况分化更显著。在营收上,大参林以265亿元营收居于A股上市药品零售企业首位,达嘉维康和华人健康营收实现两位数增长;在净利润上,益丰药房以15.29亿元净利润位居榜首,同比增长8.26%;在门店数上,国大药房闭店近千家,暂退‘万店俱乐部’,大参林门店扩张数量最高,同比增加2479间。”林建宁在会场分享了上述统计数据,体现了头部药店圈也在上演阵营分化。
线上药品销售数据仍呈现稳步增长。2024年,南方所初步测算网上药品市场销售额为3834亿元,同比增长10.8%。但增速较前几年有所放缓,显示出网上售药业态逐步成熟,发展速度回调,更趋稳健。至于基层医疗市场,随着集采药“三进”政策的逐步下沉显效,第三终端药价水平下调,叠加线上购药的分流效应,2024年,初步测算基层医疗市场药品销售额为1817亿元,同比下降1.9%。
林建宁在回顾了2024年终端格局之后,进一步指出:
可喜的是,近年国内创新药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2024年,共有22个新生物制品获批,高含金量的创新成绩令人“注目”;全年批准上市1类创新药48个品种,再创新高。有报告显示,2015-2024年,中国研发的活跃状态创新药数量累计达3575个,超越美国居全球首位。对此,他指出,数据的绝对值有待验证,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是全球药物研发的活力源泉。不可否认的是,国内新药投资退潮后,依然面临着融资困境,IPO规则从严,一些企业以并购作为退出路径,高质量创新还需要产业界的定力。
林建宁小结了近段时间医药经济主要特点时表示,工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速度仍显乏力,有待提振,终端销售额下滑,零售出现关店潮。虽然融资困难状况未有好转,但医药创新活力不减是一抹亮色,凸显新旧动能转换这一发展主题词。“医药经济调整期要忍耐改革阵痛期,方能破茧成蝶。”
2024年下半年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陆续推出,令产业界对2025年更加积极的政策基调的预期越来越强烈。林建宁认为,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将给医药产业带来诸多利好,首先体现在资本市场的反应上。
一是市盈率明显回升。2024年9月5日,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滚动市盈率PE为24倍,跌至当年度低位。在相关股市刺激政策后,截至2024年11月6日,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滚动市盈率PE已回升至30倍。
二是并购重组被激活。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旨在通过市场化改革激活并购重组市场,推动产业整合、新质生产力培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聚焦六大方向,强调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支持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领域突破。
三是营商环境更优化。《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审批办事效率、优化政务服务方式、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持续营造了良好的营商氛围。
林建宁展望,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下一阶段,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并购交易市场迎来活跃期,大型收购案例将频现,行业整合加速。“资本市场活跃、投资、营商环境改善等系列政策对医药产业转型高质量创新有重要促进意义,医药重组整合力度加大,大型企业集团强者愈强。同时,地方隐性债务的化解有利于解决医药领域的三角债问题。”
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业界反响热烈,新兴的医药健康消费产品与服务不断推陈出新,包括银发市场、生育保障、美丽经济等成为潜在增长点,但就传统的药品消费而言,产生较大影响的依然是医保支付政策。林建宁分析指出:进入2025年,医保改革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台。医保部门正通过医保谈判、集采降价、实施DRG和DIP、门店统筹、医药反腐、打击骗保围标、开展治理药价专项行动等政策加强医保基金监管。严监管必然带来终端环境收紧,药品零售行业加速优胜劣汰。
林建宁指出,一方面,支持医药创新的政策链全线贯通的预期更加明确。202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上海、广东、北京等多地积极响应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另一方面,国内头部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厉兵秣马,积累了经验教训,也积蓄了竞争力,有望成为新一程“出海”的“排头兵”与“生力军”。他举例说,在全球制药企业50强榜单中,2023年上榜4家中国企业中,有3家2024年依然在榜,分别是中国生物制药(第38名)、上海医药(第42名)、恒瑞医药(第48名)。
“两新联万家,党建助振兴”甘孜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新工委、省市..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