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Q3财报预告,华大基因利润直降50%,新冠红利已尽?
发布时间: 2021-10-18     来源: MedTrend医趋势

随着2021第三季度财报开始发布,我们发现2020年享受到新冠检测红利的企业呈现冰火两重天。

科华生物,迪安诊断三季度利润增长呈双位数。

而华大基因预报三季度利润下滑高达50%。

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风口已过,吃新冠检测红利的企业收益分化


发布Q3业绩预告后,营收出现增长的公司有:

科华生物在10月13日预告了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期内,
归属于上市公司盈利6.9~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71%-89.13%。

据公告,公司常规生化诊断、免疫诊断产品业务稳中有增。同时,国民经济生活复工复产对疫情防控需要,新冠检测相关市场需求依然保持增长,公司分子诊断相关业务仍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

此外,同样放出预告的迪安诊断也呈现业绩增长,
预计前三季度盈利11.69~13.04亿元,同比增长30%-45%。
第三季度盈利4.7,8~5.37亿元,同比增长20%-35%。

安图生物则在8月17日,半年报发布时就曾表示,虽然新冠影响逐步减小,但IVD平台化具备优势。

研究机构根据财报估算,预估其2021年营业收入为 40.77 亿,同比增速为 37%;归母净利润为 10.97 亿,增长 47%,证券机构维持“买入”评级。

迈瑞、新产业虽然未有业绩公告。迈瑞在IVD行业耕耘已久,整体营收似乎不太可能收新冠业务影响下降。而新产业也未有受到影响迹象。

目前看来,营收和利润下降的只有华大基因。

10月15日,华大基因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
前三季度总营收为50~53亿元,同比减少21.51%至25.9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近利润为13.55~14.35亿元,同比减少46.96%至49.91%。

相比去年同期,华大基因净利润同比减少近一半。

同样是受益于新冠的IVD头部企业,新冠检测业务的影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距呢?

华大基因的好日子到头了吗?

2020年,华大基因的高利润主要归功于新冠检测产品。

华大基因2020年实现收入55.62亿元,同比暴增873.7%,总营业占比也由2019年的20.4%大幅提升至66.24%。

而到了2021年上半年,报告期内,公司营收36.5亿元,同比下降11.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利润10.9亿元,同比下降34.24%。

第三季度预告出炉,相比上半年,营收同比进一步下降。预告表示,这是由于全球新冠核酸试剂和检测单价下降,华大基因调整了新冠相关产品结构与供应链策略,基于新冠相关的业务收入下降。

此外,报告期内,剔除新冠业务变化情况,华大基因主营业务:
生育健康、多组学大数据服务与合成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肿瘤防控、感染防控收入较去年同期实现稳健、有机增长;
基于常规业务相关的精准医学综合解决方案收入较上年同期实现稳健增长。

但由于此前新冠检测业务在公司总体营收中的占比较大。华大基因新冠试剂检测业务表现亮眼,但其它业务增长缓慢。造成了整体营收下降。

此外,报告期提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66.88%-74.48%,主要系新冠业务变化,以及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的增长所致。

华大基因在生育健康、肿瘤防控、感染防控、多组学大数据领域都加大研发投入,此外,海外业务扩展也增加了支出。

2020年的新冠疫情,催生了新冠检测需求爆发,各IVD公司的业绩均有大幅增长。

华大基因尤甚,尝到甜头的华大基因,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火眼实验室”,试图抢占全球IVD市场。而据估算,这一市场有700亿美元。

截至2020年底,华大基因在全球建立了80余座火眼实验室,遍布30个国家,日检测量最大超过100万人份,华大基因似对“火眼”实验室寄予厚望。

华大基因对“火眼”实验室的愿景很美好,疫情防控时期,“火眼”既可满足新冠检测需求,疫情后也可用于常规分子诊断,用于发展肿瘤筛查和基因检测业务。

但这只是华大基因的美好愿景,全球范围内,不断有竞争者前赴后继抢占市场,此外,疫情的不确定性也让华大基因的投入增加了风险。

此外,4月25日,负责承办新冠病毒检的华大基因,被爆出多个样本复检后“假阳性”,香港政府要求其提交查报告,并暂停服务。主场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华大基因一度风评受挫。

当前国内,由于疫情防控,基本不会出现大型聚集性新冠感染。

而在全球范围内,随着疫情控制和疫苗接种,新冠检测业务增速放缓,入局企业激增,也使得市场调节下新冠检测试剂价格下降,过多依赖新冠红利的厂家,难免面临红利紧缩。

这一点或许将在陆续揭晓的第三季度IVD企业财报中有所体现。而当下,如何突破“新冠红利瓶颈”,大概是很多新冠红利企业需要正视的问题。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