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106个药品进北京集采!双目录创新竞价规则出炉
发布时间: 2025-11-21     来源: 医药经济报

11月18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北京市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有关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并正式公布了药品带量采购目录,共涉及106个药品。

《通知》展现了多项创新举措与政策亮点,并明确将以带量联动和带量谈判两大形式开展药品采购工作,旨在深化医疗改革、优化采购流程并提升患者福祉。

多维升级亮点纷呈

在业内看来,北京本次《通知》呈现多维度政策创新。

一是全面扩展采购范围,将北京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疗机构)纳入实施范围,鼓励医保定点非公立医疗机构及其他医疗机构参与,通过扩大集采覆盖面提升政策普惠性。

二是实施分类采购策略,将目录精准划分为带量联动与带量谈判两类,由集采机构分批次动态管理,形成差异化采购机制。

三是构建3年采购周期与动态调整机制,纵向衔接国家及省级集采结果,确保政策连贯性与市场适应性。

四是规范企业申报流程,要求通过北京市医保信息平台招采子系统完成药品信息、价格及产能的全流程线上申报,报价上限综合全国中选价与现行价制定,并通过公示质疑机制保障透明度。

五是强化执行与激励机制,医疗机构需确保中选药品及时进院并简化流程;结余留用政策与支付方式改革深度衔接,通过考核激励采购使用,对未完成约定量品种实行扣减。此外,注重政策协同与全国联动,衔接国家集采政策并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参与,推动集采向纵深延伸。

这些亮点共同构建了北京高效、透明、灵活的药品集中采购体系,为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群众药费负担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价格形成机制上,《通知》明确申报药品报价上限的制定规则:依据同一药品在各省级或省际联盟带量采购的中选价格(含已公示拟中选价)及全国现行价格综合核定。

具体分为两类情形:有省级联盟中选价的产品,报价不得高于最低中选价及各省现行最低价;无省级联盟中选价的产品,报价不得高于同组产品中选均价及各省现行最低价,形成梯度化价格约束体系。

从区域实践看,北京通过深度参与京津冀“3+N”省际联盟及省级带量采购,构建起以带量联动与谈判为核心的采购模式。该模式秉持分类施策、以量换价原则,联动全国集采最低价,通过双向选择、动态调价与价格预警机制实现精准控价,覆盖多个品种,在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参与的同时鼓励社会办医加入,既扩大集采覆盖面又保障供应稳定性,形成兼具区域协同与地方特色的创新实践。

双目录创新竞价规则


从公布的两种采购目录看,《带量联动药品目录》包含69个品种,《带量谈判药品目录》纳入37个品种,合计106个品种进入本次集采范围。这意味着两类目录均对药企报价实施明确规范(详见附表)。

根据《通知》,带量联动药品实行全国省级或省际联盟价格联动机制,该目录覆盖已在多省集采中选的成熟品种,通过“价格联动、购销互选”模式实现快速落地。其创新点在于动态联动全国中选结果,既避免重复采购,又显著提升政策执行效率。



联动药品目录剂型结构以注射剂为主,辅以口服常释剂型、颗粒剂等多种剂型;治疗领域涵盖血液制品、消化系统药物、造影剂、神经系统药物等多个临床重要品类。

以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注射剂为例,据智研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该品种在2022年市场规模达32.3亿元(同比增长17.45%),但受核心需求人群减少影响,2024年市场规模降至26.6亿元(其中该品种占比超90%)。此次纳入带量联动目录,将通过价格机制稳定临床供应。

带量联动药品报价不高于上限即可入围并获得80%约定采购量。针对同组价格差异较大品种,政策创新采用"中位取价+梯度带量"机制:与均价每相差1倍,约定任务量递减10%,最高降幅达50%。

带量谈判药品则依据全国省级联盟采购价格制定报价上限,通过“邀请议价、量价挂钩”方式重点降低患者负担。其创新点在于报价上限锚定全国中选价及现行最低价,确保价格竞争力。



谈判目录同样以注射剂和口服常释剂型为主,贴合临床用药需求,治疗领域聚焦消化系统、肝病及营养支持等重点领域。

以消化系统药物艾普拉唑为例,作为国产1.1类创新药,智研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其2024年在质子泵抑制剂市场占比达23.7%。尽管2023年销售额因医保降价降至29.73亿元,但通过带量谈判机制,有望凭借“价降量升”策略巩固城市公立医院市场(占比超70%)并拓展零售端份额。

带量谈判药品报价不高于上限即可入围:独家品种可获80%约定量,两家竞争品种为70%;在此基础上每降价1个百分点,约定量递增5%,最高可达100%。未达标品种将纳入限价采购和重点监控。

整体来看,北京2025年集采政策通过分类采购、动态联动和全流程监管三维度发力,推动行业向“高质量、低成本、强合规”转型。这一政策框架清晰释放信号:企业需聚焦创新研发、供应链优化及区域市场布局,方能适应新竞争格局。

综合行业发展逻辑,医药企业正面临多维度转型挑战:价格竞争维度已转向质量与供应能力的综合较量,企业需在成本控制与质量保障间建立动态平衡,通过产能核验与供应稳定性评估,同步优化供应链管理以适配医保支付改革要求;创新药与仿制药的市场分化进一步加剧,前者可借谈判机制加速入市但需接受价格约束,后者则依赖带量联动抢占市场份额,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将面临市场淘汰压力。

行业分析指出,北京集采新政实为国家集采政策的“升级试点”,其3年采购周期、全国价格动态联动、梯度带量等创新规则,有望成为未来全国集采的优化模板,为实现“让老百姓用得起药、用得上好药”的医改目标提供实践范本。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