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114 亿美元天价合作的背后:信达为何选择武田?Co-Co 合作的目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5-10-24     来源: Insight数据库

10 月 22 日早上,业界传来一项天价合作消息:信达与武田就前者的新一代肿瘤免疫(IO)及抗体偶联药物(ADC)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合作总金额高达 114 亿美元,刷新了中国新药出海的新纪录。

信达此前曾洽谈过众多合作伙伴,不乏其它 MNC,为何最终选择了武田?授权合作的几款产品市场潜力有多大,为何值这么多钱?本文将结合信达高管在今天上午电话会议上的介绍以及公开资料做简单梳理,仅供参阅。

为什么选择武田?

据信达在电话会议中介绍,过去一年时间中,其曾与多家合作伙伴恰谈过,其中也包括全球肿瘤能力很强、规模比武田还大的企业。最终选择武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武田是制药企业从亚洲走向世界的一个典范。过去几年,他们通过对 Millennium、 Shire 等的收购,从一个亚洲公司转变成了一家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

第二、武田资金实力非常雄厚,去年营收约 300 亿美金,其中有 52% 是来自美国,北美加上欧洲一共超过 75%,业务遍布全球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约 5 万多名员工,是一家地地道道具有全球化能力的企业。

第三、武田的研发实力也非常强大,它们在全球有 4500 名 R&D 人员,在日本、美国和欧洲都有 R&D 团队,每年研发投入有约 50 亿美金。

第四、武田的团队模式也与信达高度契合,过去一年中,双方的团队沟通、合作非常顺利;双方对 IBI363 和 IBI343 两个分子的开发理念也高度契合。

第五、武田的肿瘤业务拥有一个非常强大的领导团队,其全球肿瘤业务部总裁 Teresa 曾在 BMS 担任高级副总裁兼全球肿瘤商业化负责人,在推出 Opdivo、加速肿瘤药物研发管线以及制定免疫肿瘤产品组合的长期战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另外,武田的肿瘤业务负责人 P.K. Morrow,曾在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安进等任职,也拥有丰富的肿瘤药物研发经验。

所以,依托信达生物在 IO 与 ADC 领域的专业洞见和丰富积累,以及武田在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方面的深厚经验与强大实力,双方将通过协同一致的临床开发计划,加速将信达生物的新一代肿瘤疗法推向全球市场,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

而对武田而言,IBI363 和 IBI343 也有望为其肿瘤管线带来颠覆性突破,并显著提升武田在 2030 年后的增长潜力。 

为何选择 Co-Co 合作模式?

为何选择 Co-Co 模式,还要从信达生物的目标和愿景说起。

在 2021 年时,信达曾规划公司的第二个十年发展目标,希望到 2030 年成为一家具有全球开发能力、产业化能力和商业化能力的公司。

信达给自己立的目标是:到 2027 年,产品收入达到 200 亿人民币;到 2030 年,至少推动 5 个管线进入全球多中心 III 期临床研究,海外销售占比 40%。

所以,信达需要的不止是商业化层面的合作,而是希望借助商业合作把信达的全球化能力建设起来。只有通过 Co-Co 模式合作中,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本次与武田的合作,12 亿美元(含 1 亿美元的溢价战略股权投资)的首付款和高达 114 亿美元的合作总金额,并不是信达最为看中的。信达更为看重的是合作带来的长期价值,既希望通过与武田的 Co-Co 合作,深度参与药品的海外开发和商业化,借助武田的丰富经验,搭建其全球开发、商业化能力,实现五年后成为一家具有全球化能力的公司的目标。

三款产品有何治疗潜力,撑起天价 Deal? 

IBI363:潜在 FIC 产品

IBI363 是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FIC)PD-1/IL-2α-bias 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该药采用独特的 PD1 单抗和 IL-2 融合设计,通过「松刹车」和「踩油门」实现效应 T 细胞的双重激活。IBI363 的 IL-2 臂经过了设计改造,保留了其对 IL-2α 的亲和力,但削弱了对 IL-2Rβ 和 IL-2Rγ 的结合能力,以此降低毒性;而 PD-1 结合臂可以同时实现对 PD-1 的阻断和 IL-2 的选择性递送。

IBI363 已在前期研究中已展示出优秀的治疗潜力。2025 年 ASCO 大会上公布的 Ib/II 期临床数据显示,IBI363 在免疫耐药肺癌、肢端型/黏膜型黑色素瘤以及微卫星稳定型(MSS)结直肠癌等 「冷肿瘤」中,均展现出优异的肿瘤响应与初步生存获益。

目前 IBI363 已进入多项注册临床开发,包括一项针对 IO 耐药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的全球 III 期注册临床研究在未来数月内启动;该适应症已获中国 NMPA 突破性疗法认定、美国 FDA 快速通道资格。

根据协议,信达与武田将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 IBI363,并按照 40/60 比例(信达/武田)分担开发成本;双方将在美国共同商业化 IBI363,并按照 40/60 比例(信达/武田)分配美国市场利润或损失。武田将在共同治理和协同一致的开发计划下主导共同开发及共同商业化的相关工作。

此外,信达将授予武田 IBI363 除大中华区及美国以外市场的商业化权益。武田将拥有在大中华区以外供应 IBI363 的全球生产权, 并与信达共同享有在美国市场商业化供应的独家权利。武田需向信达就大中华区以外市场支付潜在的研发与销售里程碑付款,并按大中华区及美国以外市场净销售额的比例支付最高可达十几百分比的高位的梯度销售分成。

未来,双方将共同推进经达成一致的临床开发计划,加速探索并最大化 IBI363 作为新型 IO 基石疗法的临床潜力。基于目前已积累的超过 1200 例患者的扎实临床数据,双方将率先推进 IBI363 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结直肠癌(CRC)的全球开发,包括着重拓展一线 NSCLC 和一线 CRC 适应症;此外,双方计划于近期启动 IBI363 更多适应症的临床开发。

IBI343:CLDN18.2 ADC

IBI343 是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一款创新型靶向 CLDN18.2 的拓扑异构酶 1(TOPO1)抑制剂类 ADC,具有高稳定性和强杀伤作用,已在临床中显示出优异的安全性特征与令人鼓舞的疗效信号。

据信达生物介绍,IBI343 具有两个潜在的优势:一是安全性方面,相对于其他 ClDN18.2 同类产品有极大提升,可以和化疗进行联合治疗探索;二是,已在一线治疗中显示出了独特的差异化优势。

目前,IBI343 正在中国与日本开展针对胃/胃食管交界处癌的 III 期临床研究(G-HOPE-001),该适应症已获中国 NMPA 突破性疗法认定;同时,IBI343 针对既往接受过治疗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全球 I/II 期临床研究已完成,该适应症已获中国 NMPA 突破性疗法认定,以及美国 FDA 快速通道资格。

根据协议,信达生物将授予武田制药 IBI343 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的全球独家开发、生产与商业化权益。武田制药将重点拓展 IBI343 的全球开发至一线胃癌与一线胰腺癌治疗领域。针对此次授权,武田制药将向信达生物支付潜在里程碑付款和最高可达十几百分比的高位的梯度销售分成。

IBI3001:EGFR/B7 H3 ADC

IBI3001 是一款处于 I 期临床阶段的全球首创靶向 B7-H3 与 EGFR 的双抗 ADC,具备多重抗肿瘤机制,包括增强型 EGFR 阻断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化作用,以及强效 ADC 介导的细胞毒性,并在临床前模型中展现出高安全治疗窗口。IBI3001 也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 EGFR/B7 H3 ADC。

根据协议,信达生物将授予武田制药 IBI3001 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的全球独家开发、生产与商业化权益的选择权。若武田制药行使该权利,将向信达生物支付行权费、潜在里程碑付款,和最高可达十几百分比的中位的梯度销售分成。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