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唯你健康
唯你健康
寿命与心跳有关?研究发现:寿命长的人,每日心率控制在这个水平
发布时间: 2025-08-28     来源: 健康养生常识

大家平时都关注血压、血糖这些“老三样”,却少有人真正关心自己的心率。其实,脉搏的快慢才是反映你生命节律的“根本”,尤其年纪大了,如果你的心率总是忽快忽慢,寿命恐怕也会随之被“偷走”。我行医数十年,发现长寿的老人身上,多有一个共同点——心跳慢而稳。今天就来讲讲:心率为什么是寿命的“生命钟”?中老年人日常又该如何调养,才能让这口“心鼓”打得从容又长久。

一、
心率过快是心气虚耗的征兆,养生之道在“缓”不在“急”

俗语说:脉有五行,心跳如锤。一个人如果心跳总在每分钟八十次以上,气血运行就会变得急促,如一匹老马天天被鞭策,不出几日,就筋疲力尽。中医讲“心主血脉”,它一日一刻不停歇,若总处于高转速状态,自然更加损伤。

你有没有早上起床后,摸脉感到一跳一跳带着急气?或者走道一点就心慌气短?

这就说明阳气浮躁,心神不定,寿命随之被“火气”撕咬。说到底,心跳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越缓越稳越长久。咱们常说的“养心”就是要减少一切让心跳失序的因素。

二、
理想心率应偏于平缓,每分钟在安静状态下控制在适宜范围

中年以后,若你的心率能控制在六十至七十五次之间,算是比较稳定的节奏。像老年动物比年轻动物心跳慢,反而活得久,就是这个道理。缓,则寿延;急,则耗竭。

我每日清晨醒后都习惯先摸一下自己的脉搏,在宁静中感受身体“时间节拍”的状态。如果比平时快,便知最近劳心过度或睡不好;如果过慢且弱,说明气血虚衰,也得调一调。

专业术语上,心率反映“气血运行之度”,实则是阴阳运动的外在表现,一旦紊乱,内在五脏便难安。

试问,你今天静坐五分钟后测过脉搏了吗?是否还保持在宜“慢不乱”的节律之中?

三、
调心率最稳的方法,不是药,而是“呼吸与调神”

许多人动不动求药压心率,其实中医自古讲“心静则脉平”,调情绪、静心神才是根本。尤其是退休后的中老年人,更该学会“收心摄气”。

每天早晚各抽十分钟,闭目调息,轻轻用鼻吸、缓缓用口呼,心跟着气走,气带着血缓,一呼一吸之间,心率渐归中正。

我也常建议人在静坐时默念“和”字,意在让五脏六腑之气顺畅通达,无争无急,自然安宁。你若总是易焦易怒、晚上睡不好,心跳快也就不奇怪了。

习练呼吸法,少茶多水,冷静从心,是调节心率最安全也最养生的法。

四、
饮食平和可辅助稳脉,温补轻润是关键

想要心率稳如钟摆,饮食也得讲究一个“温”字。不吃凉寒生冷,不贪辛辣刺激。每日三餐不急不赶,不偏不倚,脾胃调和,才能化生有力之血与气,供给心脏有节律运行。

你是否吃饭速度飞快,饭后心跳加速?或者用餐后喜欢饮冰水、生水果来“解腻”?这都会让心神动荡,引起心跳加快。

推荐平和食材:莲子、百合、大枣、山药、黄豆,都是养心安神、增强心脏抗疲劳力的好东西。不必昂贵,只要常吃、少食多餐,就能滋润心脉,达到“宁脉调气”的效果。

操作建议:

① 睡前测脉,记录心率变化,便于了解自身体质走向。

② 午后饮一杯热水泡枸杞加大枣,调整心气,不耗阳。

③ 遇事深呼吸三次,再作判断,可缓急于心,是调节心跳节律的一种“养心诀”。

注意事项:

① 长期心率过快或过慢者,应及时就医排查病理基础,不可只靠体感判断。

② 不宜长时间熬夜伤肝血,否则起床后脉滑如数珠,是心气不足的信号。

③ 情绪波动大都影响心力,若爱激动、常生嗔怒,心神不宁,终易失去平衡。

寿命并非靠补,而是靠养,养在一呼一吸、一脉一跳的从容之间。

老中医的话:

回味一下,我们为什么总羡慕老年人中少见却精神矍铄的长者?不是他们吃得多、练得狠,而是他们把心“静”住了,把心跳“缓”住了。

你有没有每天静下来看一看脉?有没有在快节奏中找到那从容不迫的生命节拍?看看今天的你,心跳可稳?

结语:

养心不是保健口号,而是控制住这“一分钟的节奏”。心静脉平,寿命自然延长。

民间方法非替代医疗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