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天医疗机构报量期内,哪些药企将获得青睐?
01
第十一批医疗机构报量启动
附加监管措施核查报量真实性
据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通知,8月6日,第十一批国采正式启动医疗机构报量,各省于系统内下载数据模版,导入2023年、2024年各品规历史采购量及两年平均采购量,数据供医疗机构参考。
此次国采明确两个关键时间节点:8月25日(周一)24:00前提交数据,医疗机构须按要求填报相关药品采购需求量;8月27日(周三)17:00前,各省完成需求量审核并将相关文件报送联合采购办公室。
地方层面已陆续响应。8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医药采购中心率先部署,要求各盟市组织辖区医疗机构开展报量,并针对用量呈上升或下降趋势的品种,明确 “适当增加或减少报量” 的动态调整原则;8月6日,山西省药械集中竞价采购网同步发文,将医疗机构填报时限定为8月7日至8月25日,强调截止后不再接受补报,医保部门需于8月27日前完成审核,进一步压实流程时效。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将强化报量真实性核查。国家联采办将联合各级医保部门,对 “有量不报、报而不采、采而不足” 的医疗机构进行公开问询,并组织专项现场检查。若医疗机构报量低于其平均采购量的80%,须作出说明;对于有历史采购量却不参与报量的机构,将在后期执行监测中重点关注。
与此同时,政策为非集采药品保留合理空间。此前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明确强调,公立医院提供非基本医保服务时使用的药品耗材,不纳入集采报量和使用监测范围。
此外,此次国采明确医疗机构可按具体品牌报量,即把自身认可的品牌以及预计的量进行上报,如果中选可以直接成为该医疗机构的供应企业。这一规则意味着,具备一定市场规模与口碑的医药企业,有望获得更稳定的报量支持。
米内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55个品种关联原研厂家26家,部分原研药已占据2024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超过70%的市场份额。
其中,阿斯利康涉及奥拉帕利口服常释剂型(市场份额100%)、达格列净口服常释剂型(市场份额94.29%)、福莫特罗吸入剂3个品种;大冢制药涉及瑞巴派特口服常释剂型(市场份额32.5%)、西洛他唑口服常释剂型(市场份额75.48%)、丙卡特罗吸入剂(市场份额0.99%)3个品种;诺华涉及艾曲泊帕乙醇胺口服常释剂型(市场份额91.23%)、奥卡西平口服常释剂型(市场份额67.12%)等。
由此可见,原研药企在部分品种上拥有较强的市场地位,此次报量规则的变化对其市场格局的影响值得持续关注。
关注赛柏蓝,公众号主页对话框回复“11”获取征求意见稿,更多意见建议欢迎留言讨论~
02
第十一批进展安排展望
企业需陆续完成成本核算、报价策略...
赛柏蓝梳理发现,从第七至第十批国采的流程来看,企业端信息填报与正式采购文件发布的间隔通常在1-4个月内,其中第十批国采间隔最短(不足一个月);而正式采购文件发布至开标时间则多控制在一个月内,紧凑的时间安排对企业响应效率提出了高要求。
具体到第十一批国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自7月16日起开放企业信息填报通道,8月6日启动医疗机构报量,各省需在8月27日前完成需求量审核。按此进度推算,正式采购文件有望于审核完成后快速发布,9-10月可能进入文件发布及开标阶段。
在有序的时间安排之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国采对规则进行了大幅优化。国家医保局局长章轲此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提及,第11批集采工作已经启动,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的优化集采措施,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研究优化了具体的采购规则。
从目前的规则来看,“反内卷” 措施已具体落地:一是调整价差控制规则,不再简单以最低报价作为参照标准,避免企业陷入恶性低价竞争;二是要求每个品种报价最低的中选企业提交 “低价声明”,解释报价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从机制上遏制非理性报价。
在此背景下,企业需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成本核算、报价策略制定等工作,时间管理能力与流程响应效率成为竞争核心。
03
国采品种遴选逻辑明晰
这几类药品暂不纳入国采
第十一批国采最终纳入55个大品种,相较于第十批国采少了7个产品,前十一批国采合计采购品种达到490个(前十批累计成功采购435种药品)。
而据国家医保局此前披露,截至今年3月31日,共有122种药品满足初选条件。作为集采核心入围标准之一,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历来是主力军,而 “足够数量企业形成有效竞争” 则是首要门槛。
7月15日,国家医保局公示了68个过评数量达到条件未纳入第十一批国采的药品,其未入围原因与11个因素相关,最突出的三个因素包括部分药品各省医药集采平台统计的2024年采购金额小于1亿元;部分产品尚未启动一致性评价,同时存在新老批件;临床使用风险高,采纳部门和专家意见,暂不满足纳入条件。
这一筛选逻辑体现了国采 “量价挂钩” 的核心原则,集采需以足够采购规模为基础,才能通过集中竞价实现降价与保障供应的平衡。对于采购金额不足1亿元的品种,降价空间与临床供应保障效果均较有限。不过,后续这些药品是否会进入省级或区域联盟集采,仍待继续观察。
根据中康数据,本次纳入国采的55个产品2024年院内销售额合计为327.72亿元,平均每个产品院内销售额为5.96亿元,其中超过5亿的产品共22个,达格列净以53.71亿元的院内销售额位居榜首。
据药品联采办统计,共有480家企业提交相关药品的资料信息。55个拟采购品种中,平均每个品种有15家企业,有3个品种的企业超过40家,企业数最多的达45家。
赛柏蓝梳理发现,部分产品竞争格局相对良好。如尼达尼布口服常释剂型、奥司他韦颗粒剂已提交资料的企业数量分别为7、9家。
赛柏蓝查询国家药监局数据发现,部分企业的奥司他韦颗粒剂去年才获批,在超50亿市场中,基本属于光脚企业,如果顺利中选,借助集采实现产品快速放量的可能性较大。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组织召开
2025版《中国药典》将于2025年10月..关于举办四川省药品生产企业拟新任质量
各相关企业: 新修订的《中华人..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召开第七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两新联万家,党建助振兴”甘孜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新工委、省市..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