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专家点评USP<1037>过程分析技术草案,比技术更重要的是企业远见
发布时间: 2025-07-22     来源: 识林

美国药典(USP)在其药典论坛网站上发布了新的通则草案“<1037>过程分析技术:理论与实践”(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 Theory and Practice),以及两篇启发性文章(stimuli article)“过程分析技术 I:过程分析技术中的取样理论”和“过程分析技术 II:实时放行检测的实施”,并公开征求意见至7月底。

通则草案涵盖多个关键部分。在引言部分,对过程分析技术(PAT)进行了定义,并阐述了质量源于设计(QbD)与 PAT 的整合。在关键推动因素与实施策略方面,介绍了 PAT 所需的仪器设备、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以及用于在线光谱模型的光谱收集。生命周期管理部分则聚焦于 QbD 与 PAT 的结合,包括设计与开发,实施、监测与控制,方法确认、再验证与持续改进以及方法重建(再校准)。监管考虑部分涉及质量控制单元,包括生产人员培训、过程检验(过程验证)以及Part 211(即美国cGMP法规)的范围。新兴趋势与技术部分探讨了成像技术、自动化样品处理、用于集成过程控制的多种 PAT 工具以及及时测量技术的进步。此外,草案还包含参考文献和术语表。

启发性文章“过程分析技术 I:过程分析技术中的取样理论”强调了取样作为PAT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出取样理论(TOS)与 PAT 必须紧密结合以实现预期结果。另一篇启发性文章“过程分析技术 II:实时放行检测的实施”则解释了实时放行检测(RTRT)与 PAT 之间的相互作用。

重点是化学计量学,模型性能,持续验证,但还有药企的远见

业内知名咨询公司Lachman的专家们对<1037>做了深入解读。

专家指出,尽管 PAT 已经在制药行业存在超过二十年,FDA早在2004年就定稿指南《分析技术(PAT)-用于规范创新药研发,生产及质量保证的框架》,并且实时放行的潜在益处不言而喻,但传统的“离线”过程检验仍然很常见,企业对 PAT 的整合速度缓慢。在 2012 年的一次行业会议上,时任FDA 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主任 Janet Woodcock 感叹,公司为削减成本而推迟对其设施的投资,而根据药品短缺和召回的数量看,这些投资延迟很明显;当时在会议上达成共识,更多地使用 PAT 可以帮助改变现状。

此次USP <1037>不仅提供技术指导,也针对PAT实施障碍提供建议,指出PAT 的实施需要在成本、时间、技术知识(培训)以及跨部门支持/参与(包括工程、生产、验证、监管和设计)方面进行大量投资。在考虑 PAT 实施的前期大量投资时,企业要同时考虑PAT所带来的投资回报,这些回报就蕴含在对于制造过程关键工艺参数(CPPs)的更深入理解、增强的控制策略、减少离线分析的时间损失、减少昂贵的调查以及由于增强的工艺理解而带来的监管获益等方面。

专家提醒化学计量学是PAT的核心,也是风险最高的地方(就生成准确且可靠数据而言),需要在 PAT 方法的生命周期管理中得到反映,且从一开始企业就需要明确 PAT 模型的目标。USP <1037> 专门有一节讨论化学计量学在建立 PAT 模型中的应用。草案指出,这是最重要考虑因素,影响所有后续的模型构建和优化活动。企业必须首先明确模型的用例和性能要求,这通常与模型支持的整体分析方法的分析目标概况(ATP)相关。对于将用于高影响应用的模型,建议进行正式的风险评估,以解决可能影响模型性能的因素。

草案还讨论了关键的模型性能因素,例如用于构建模型的训练数据的数据过滤/预处理、样本选择、样本群体的范围(模型基于的数据)以及仪器变量选择,所有这些都应被视为开发的一部分。

专家还建议企业关注PAT方法的持续性能确认,从而确认模型的持续准确性、精确性和稳健性,其中涉及对各种对照样品/参考标准品的分析。这也应被视为变更管理的一部分,这不仅因为PAT方法监控的工艺发生变更,也应考虑任何对 PAT方法或 PAT系统/技术的变更。变更控制需要评估风险/影响以及PAT方法重新开发、重新校准或重新验证的需要。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