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启动《欧盟药品法规汇编》(EudraLex)第4卷GMP指南的修订征求意见程序。此次修订涵盖第4章“文件”(Documentation)、附录11“计算机化系统”(Computerised Systems),并新增附录22“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反映现代化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和数字系统)在药品制造中的快速发展。欧盟委员会鼓励相关企业和行业组织对这些拟议变更提出反馈,以确保新指南既支持创新、又维护药品质量和安全。
背景
在药品生产中,GMP指南是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的核心法规。欧盟药品法规汇编第4卷汇编了欧盟成员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原则和要求,历经多次修订。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制药行业出现了诸多创新生产模式和管理工具。在这一背景下,单纯依靠传统GMP指南已难以覆盖AI/ML(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例如,FDA指出,人工智能在药品制造中可优化工艺设计、智能监控设备并实现“工业4.0”自动化生态,这些都对现行法规提出了新要求。
为此,欧盟与国际同行(如PIC/S药品检查合作计划组织)联合起草了更新方案,以保持全球标准的一致性。
欧盟方面认为,这些指南的修订将支持制造领域的创新发展,同时强化监管协调。根据欧盟官方公告,此次修订由欧洲药监局(EMA)和PIC/S检查工作组共同起草,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统一标准,兼顾最高质量和安全保障。新旧文件并行对比后,药企和监管机构可以对未来的AI应用有更清晰的合规预期。
主要修订内容
此次修订涉及以下三个部分:
第4章(文件)——加强数字化和混合文档管理的要求。更新后的第4章强调文件(包括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各种形式)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必须完整可读,并将风险管理作为数据治理核心,以保障文件的准确性、完整性、可获取性和可读性。同时,新版明确了电子记录、电子签名和数据完整性的管理要求,与同步修订的附录11保持一致性。
附录11(计算机化系统)——强化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管理。修订后的附录11要求在计算机化系统的设计、验证、维护等各环节全面应用质量风险管理原则,明确系统规格定义与维护、供应商和外部服务商的监督职责。此外,新的条款加强了对数据完整性的控制,例如要求完整的审计追踪、电子签名及系统安全性等措施。
附录22(人工智能,新增)——首次专门针对AI/ML在药品制造中的应用进行规范。附录22明确AI模型在生产流程中的使用要求,涵盖模型的选型、训练与验证等阶段。重点包括:确定模型的预期用途(例如工艺控制、质量检测等)、建立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确保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的质量、以及详尽记录变更控制和监测计划等。同时,指导原则规定应对AI系统实施持续监管,包括变更管理、模型性能监控,并在必要时设置人工复核流程。换言之,附录22为AI系统在原料药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制定了全生命周期的合规框架。
这三部分内容共同构建了一个综合的监管指导体系,既支持制药业引入数字技术,也确保了产品质量和患者安全。欧盟官方指出,修订后的指南将为制造商和监管部门提供清晰而实用的指导意见,以应对现代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业内新闻也强调了欧盟对于更新GMP标准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在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和数字系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此举可视为加强监管协调的重要一步。
意义和影响
业界预期此次修订的意义深远。首先,它体现了监管当局对药品生产数字化转型的重视。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开始在流程控制、质量检测等环节采用AI技术。通过明确AI模型在生产中的合规要求,新指南有助于企业放心地采用先进技术,同时消除因监管不确定性导致的合规风险。欧盟官员指出,这些修订将“支持制造创新,并促进成员国与国际监管组织之间的一致性”。
在此背景下,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此次GMP指南修订是制药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欧洲药企代表指出,明确的法规框架让企业对引入AI技术更有信心,有助于创新成果快速应用于生产。
监管专家也认为,此次咨询背景与刚实施的欧盟无菌制剂指南(GMP附录1)类似,是适应生产技术升级的必然要求。
此外,多位专家强调,虽然技术进步迅速,但任何引入AI的生产线都必须建立风险导向的管理机制,将人作为关键的“安全阀”保留在监管链条中,以防止“黑箱”决策出现质量风险。
国际监管动态
与欧盟同步,其他主要经济体也在关注AI在制药领域的监管。美国方面,FDA近年来多次表示关注AI/ML技术对药品生产的影响。FDA已发布讨论文件,指出AI可用于优化工艺设计、生产监控和持续改进,是实现“工业4.0”智能制造的驱动因素。FDA原计划于2024年公布相关指导意见,但截至目前正式指南尚未出台。尽管如此,6月2日,美国FDA局长Marty Makary宣布正式上线名为Elsa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系统,旨在帮助从科学审评员到检查员在内的所有FDA员工“更有效率地工作”,推动机构职能现代化。
中国方面,国家药监局(NMPA)也在积极推动AI在药品监管中的应用。例如,2024年6月,NMPA发布了《药品监管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清单》,列出了15个引领示范性场景,包括注册审评、后市场监测等,旨在推动AI技术在药品监管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监管部门对“智能监管”方向的探索。此外,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在加速“人工智能+药品”的创新实践,例如利用AI进行药物分析和质量控制等。随着国际趋势的演进,中国或将在不远的将来进一步出台针对AI在药品生产中的合规指南。
总体来看,主要监管机构都意识到AI将为药品行业带来的深刻变革。欧盟通过GMP指南更新率先将AI纳入生产质量管控,而美国和中国则从监管侧和应用层面积极布局。业界普遍认为,随着各方共同推进“AI+制药”的监管框架建设,全球药品生产和监管将进入一个更加智能化、协同化的新时代。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组织召开
2025版《中国药典》将于2025年10月..关于举办四川省药品生产企业拟新任质量
各相关企业: 新修订的《中华人..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召开第七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两新联万家,党建助振兴”甘孜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新工委、省市..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