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全球首款IL-31药物获FDA批准上市!结节性痒疹患者终迎创新疗法
发布时间: 2024-08-15     来源: 凯莱英药闻

2024年8月13日,Galderma公司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已批准Nemluvio (nemolizumab)的上市申请,用于治疗结节性痒疹(PN)成人患者该药物是首个获FDA批准上市的IL-31药物

 

关于Nemolizumab

Nemolizumab是一种预充式皮下注射笔,通过特异性抑制 IL-31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参与结节性痒疹的炎症、表皮分化改变和纤维化(皮肤组织硬化)。该药物最初由中外制药开发,2016 年,Galderma 获得了除日本和台湾以外全球范围内开发和销售nemolizumab 的独家权利。2022年3月,nemolizumab在日本获批(商品名:Mitchga),用于治疗结节性痒疹以及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患者的特应性皮炎相关瘙痒症。2019 年 12 月,该药物获得FDA 突破性疗法认定,并于 2024 年 2 月获得优先审查资格。此次批准是基于 III 期 OLYMPIA 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

OLYMPIA 1(16周)和 OLYMPIA 2(24周)III 期临床试验评估了每四周皮下注射一次nemolizumab对 500 多名结节性痒疹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试验均达到了主要终点和关键次要终点;这是迄今为止在PN领域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临床试验,也是唯一包含长期扩展研究计划的试验。

具体数据包括:

  • 在OLYMPIA 1 和 2 中,分别有 56% 和 49% 接受Nemluvio 治疗的患者在第 16 周的瘙痒强度至少降低了4 个百分点,而两个安慰剂组均为 16%(p<0.001);

  • 在OLYMPIA 1 和 2 中,分别有 41% 接受 Nemluvio 治疗的患者在第 4 周的瘙痒强度至少降低了 4 个百分点,而安慰剂组分别为 6% 和 7% (p<0.001);

  • 在 OLYMPIA 1 和 2 中,分别有 26% 和 38% 接受Nemluvio 治疗的患者在第 16 周达到皮肤结节清除或几乎清除(IGA 1),安慰剂组分别为 7% 和11%(p<0.001);

  • 在 OLYMPIA 1 和 2 中,分别有 50% 和 52% 接受Nemluvio 治疗的患者在第 16 周的睡眠障碍减少了至少四个百分点,而安慰剂组分别为 12% 和 21%(p<0.001);

试验还满足了所有其他关键次要终点,证实了痒疹引起的瘙痒迅速减少;治疗开始后四周内,Nemluvio 的耐受性通常良好。

除PN外,FDA 还接受了 Nemluvio 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的审查,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做出决定。

关于IL-31

IL-31是IL-6 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之一,主要来源于CD4 + T 淋巴细胞,研究发现,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等均可分泌IL-31。IL-31 主要通过与IL-31受体A (IL-31RA) 和瘤抑素M 受体β(OSMRβ) 偶联形成的异二聚体受体复合体结合,发挥相应的生物学作用。IL-31 受体复合体高表达于皮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组织,与AD、PN、哮喘、原发性胆管炎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IL-31 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可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诱导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等参与调节免疫细胞及神经细胞活动;研究者们认为IL-31 主要经组胺非依赖途径诱导瘙痒形成。有研究发现, IL-31 与瘙痒感觉神经纤维表面IL-31RA 亚基结合,激活OSMRβ 亚基发生异构,主要通过JAK/STAT、PI3K/AKT、MAPK-JNK/p38通路,上调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 (TRPV1)及瞬时受体电位受体A1( TRPA1) 表达,增强神经元兴奋性,但该反应应答通常需要数小时,故IL-31 主要经上述方式促进晚期及慢性瘙痒形成。

除了参与免疫细胞与神经细胞间相互作用,促进瘙痒形成; 作为一种炎症因子,IL-31 也参与调节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据报道, IL-31 可以刺激人角质形成细胞分泌CCL17、CCL22 等趋化因子,诱导IL-6、IL-8、IL-3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提示IL-31 可能参与招募炎症细胞、促进血管生成,促进炎症发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研的IL-31药物不足十种,涵盖的种类包括单抗、双抗。

关于结节性痒疹

结节性痒疹(PN)是一种慢性皮肤疾病,其特征是出现硬而极痒的肿块,称为结节,通常出现在容易抓伤的部位,如手臂、腿、上背部和腹部。患者往往由于难以控制的剧烈瘙痒,出现严重影响睡眠、社会孤立以及焦虑和抑郁等情况,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根据流行病统计,美国有多达 181,000 人患有结节性痒疹;中国结节性痒疹的患病率保持稳定,2017 年至2021年约为190 万例,且预计于2030 年将增至约210 万例。

缓解瘙痒的典型结节性痒疹治疗包括局部乳膏,例如局部抗组胺药、类固醇及麻醉剂,以及全身药物,例如抗组胺药、类固醇及阿片受体激动剂。然而,由于局部类固醇和局部麻醉剂等若干结节性痒疹治疗具有副作用,故建议仅在有限的时间内使用。

度普利尤单抗(Dupixent)为唯一获FDA 批准用于治疗PN的药物;在PRIME和PRIME2 临床实验中的药效:

  • 治疗第24 周时,瘙痒较基线有临床意义减轻的患者比例,Dupixent治疗组(60%和58%)大约是安慰剂组的3 倍(18%和20%);

  • 治疗第12 周时,瘙痒较基线有临床意义减轻的患者比例,Dupixent治疗组(44%和37%)高于安慰剂组(16%和22%);

  • 治疗第24 周时,皮损达到完全清除或几乎完全清除的患者比例,Dupixent 治疗组(48%和45%)是安慰剂组的2 倍多(18%和16%)。

2023年9 月,度普利尤单抗用于结节性痒疹的适应症获得NMPA批准,成为中国首个且唯一治疗中度至重度成人结节性痒疹的创新药物。中国结节性痒疹药物市场预计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20年,中国结节性痒疹药物潜在市场规模约11.8亿元人民币,随着患病人群的增长,叠加未来应用于结节性痒疹的创新型外用及口服药物上市,预计未来此市场将会以3.7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并于2025年达到约14.1亿元人民币。2025至2030年,中国结节性痒疹药物潜在市场规模将会以3.4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并达到约16.7亿元人民币。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