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龙沙中国将裁员300人|全球首款Aβ阿尔兹海默病新药被放弃【最新闻0206】
发布时间: 2024-02-06     来源: MedTrend医趋势

上周,大健康行业值得关注的重要信息:

政策动态上,工信部布局未来健康产业方向,国谈药落地保障会议召开,多地展开民营医院大检查…

人事动态上,章轲出任国家医保局局长,复星医药开年3位高管离职,两位MNC高管加入初创型企业,武田任命新的肿瘤负责人…

企业动态上,龙沙计划关闭广州一工厂裁员300人,罗氏终止10亿美元项目,再生元、赛诺菲、BD医疗有新合作…

更多资讯详见文内,欢迎在评论区对您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留言。

 

 

政策新规

1. 上海、重庆、安徽等多地开展民营医院专项大检查

近日,重庆、甘肃、安徽、上海、湖南、江西等多地相继发布规范民营医院发展专项行动,主要针对民营医院的名称使用、科室设置、人员执业资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医技临床应用、药械管理、医疗服务费用管理、院感管理等。

1月25日,重庆市渝北区卫健委发布《重庆市渝北区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协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五个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其中,规范民营医院执业专项整治就是重点之一,整治内容主要聚焦整治违法执业、违规诊疗问题;整治欺诈骗保及违规使用医保基金问题;整治发布违法医疗广告和虚假信息的问题,如虚假诊断、过度诊疗、术中加项、雇用“医托”招揽患者、虚假(挂床)住院等。

继大型公立医院巡查开始后,规范民营医院发展专项行动也陆续铺开。

2. 湖南近百家三级医院院长参会,保障国谈药落地


近日,湖南省医保局指导的国家谈判药品落地保障政策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湖南省近百家三级医疗机构院长、副院长现场参会。

会上,各医疗机构负责人就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国谈药品进院、推动定点管理加强合理用药、推动电子处方流转等签署了《国谈药品落地共识》。共识内容为:一是落实合理用药主体责任,做到国谈药品「应配尽配」;二是自愿成为基本医疗保险「双通道」管理定点医疗机构;三是对需长期用药的患者提供处方外配服务。

3. 工信部等七部门布局未来产业,健康行业是6大领域之一

1月29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公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布局六大赛道精准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其中,未来健康是其中之一,将推动6G、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新型医疗服务。

4. 药企高管1人被查,医疗领域3人被查

上周,医疗反腐持续深入,医疗系统涉及国家级、省级和县级医疗单位,医药企业又一位高管落马。

1月3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国药集团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上海现代制药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1月31日,据安徽纪检监察网,安徽省立医院原党委书记胡世莲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安徽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1月29日,中纪委官网通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审评六部原部长董劲春违规收受购物卡,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旅游安排等问题,受到留党察看一年、政务撤职处分。

作为曾经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审评六部原部长,董劲春曾与团队共同经历埃博拉、H1N1、H7N9、MERS等公共卫生应急工作,所在部门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1月29日,据江西省纪委省监委网站,泰和县政协原副主席、县人民医院原院长肖晓洪涉嫌严重职务违法,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目前正接受吉安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

 

人事变动

1. 张跃建辞任复星医药副总裁

2月1日,复星医药公告,董事会接到张跃建的书面辞职函。因个人原因,张跃建向公司董事会申请辞去副总裁职务。自2024年2月1日起,张跃建不再担任公司副总裁职务。

这是2024年以来复星医药离任的第三位高管。1月17日,因个人原因,袁宁向公司董事会申请辞去副总裁职务;1月2日,因到龄退休,梅璟萍女士向公司董事会申请辞去执行总裁职务。

2. 前CRISPR首席医疗官加入武田,任肿瘤部门负责人

1月29日,武田宣布已任命Phuong Khanh Morrow接任肿瘤治疗领域部门负责人,该职位以前由武田的Chris Arendt博士担任,几个月前,他转任该公司的首席科学官兼研究主管。

Phuong Khanh Morrow2022年5月加入CRISPR Therapeutics,负责全球临床开发和监管运营,于2024年1月26日刚刚辞职。

在加入CRISPR 之前,Morrow在安进工作了10多年。FDA此前还任命她担任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的行业代表,任期四年,于2019年结束。

3. 原卫材美国负责人加入Biotech任CEO

2月2日,原卫材美国负责人Ivan Cheung在短暂退休后,加入美国生物制药公司NextPoint Therapeutics担任CEO。

Ivan Cheung于2005年10月加入卫材,在职已有18年,离职前他担任卫材美国董事长、神经系统疾病研发业务总裁兼全球阿尔茨海默病负责人。

NextPoint Therapeutics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开发针对新型HHLA2通路的新型精准肿瘤治疗药物。其针对 HHLA2 靶向单克隆抗体的临床试验申请在2023年12月通过美国FDA批准。

4. 原奥林巴斯总裁,加入手术机器人公司任总裁

1月29日,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公司Vicarious Surgical Inc.宣布,任命前奥林巴斯高管Randy Clark为总裁,即日起生效。

Clark于2022年2月加入多元化巨头伟创力(生产呼吸机、氧合器、患者监视器、检测设备和与ICU相关的必需品)担任健康解决方案部门的全球总裁。在加入伟创力之前,他在奥林巴斯工作了15年,曾任职总裁和董事会成员,负责监督美洲地区的损益管理。

5. 正式官宣,章轲任国家医保局局长
2月1日,人社部网站发布消息,任命章轲为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为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的第二任局长。

此前1月20日,中央组织部宣布任命章轲同志为国家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章轲在调任国家医保局之前,曾从事审计工作长达34年。

行业动态

1. 20年来全球首款Aβ阿尔兹海默病新药被放弃,渤健终止


1月31日,渤健发布消息称,将把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药物 Aduhelm 的所有权交还给其原始开发商Neurimmune,并停止静脉注射用 Aduhelm 100 mg/mL 注射液的开发和商业化,2024年11月1日,渤健在美国销售该药物的许可证将被撤销。

Aduhelm最早由Neurimmune研发,2007年被渤健引进,2021年6月获得FDA加速批准上市,成为近20年来的首款阿尔兹海默症新药。

不过,Aduhelm被批准后被质疑副作用大、违规批准,在商业上也并未取得成功,2023年前9个月,渤健从Aduhelm获得的收入不到1100万美元。

2. 仿制药巨头梯瓦,计划20亿美元出售原料药业务

1月31日,Teva宣布计划剥离其活性药物成分(API)业务,即TAPI部门。TAPI是全球小分子原料药行业的领导者,有着强大的API业务供应链,目前该业务部门已在全球14个生产基地拥有约4300名员工,生产约350种产品。

此前有知情人士透露,Teva聘请了顾问来考察是否有买方愿意以约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该业务部门。

Teva预计剥离将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

3. 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首例人体试验开启

1月29日,马斯克发文宣布,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于28日进行了首例脑机接口设备人体移植,移植者目前恢复良好。马斯克表示,这款产品的首批使用者将是失去四肢功能的人。

Neuralink公司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植入式脑机接口设备研发。2023年5月,该公司获得美国FDA批准进行脑植入设备人体临床试验。

该公司表示,这种设备植入大脑后能够读取大脑活动信号,希望可将其用于治疗记忆力衰退、颈脊髓损伤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帮助瘫痪人群恢复与外界沟通的能力,甚至重新行走。

4. CDMO巨头龙沙计划关闭广州工厂,将裁员300人

近日,全球CDMO巨头龙沙(Lonza)宣布,计划关闭位于中国广州和美国Hayward的两家生物药生产工厂,两个工厂的关闭预计将于2024年第一季度开始,分阶段开展,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

龙沙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广州、苏州、上海等地已设立生产基地与办事处。其中在广州共有两个工厂,分别位于广州开发区知识城和广州南沙,其中南沙厂区主要生产API和营养成分,此次关闭的是广州开发区知识城工厂,主要从事生物制药的生产和研发。

到2025年第一季度,龙沙广州工厂将有约300名员工被解雇,不过龙沙仍将维持其在中国的销售业务,生物制剂部门将在中国保留一个商业销售机构。

5. 艾伯维斥资2.23亿美元扩建新加坡工厂

1月29日,艾伯维宣布将向新加坡生物制品工厂注资2.23亿美元,整个扩建项目将在2026年完成并投入运营,并创造100多个就业岗位。

该工厂是艾伯维在亚洲区域设立的唯一一家制药基地,生产与抗癌和免疫调节相关的药物。这项新投资将为艾伯维的全球生产网络增加24000升生物制剂原料药产能。

这并不是艾伯维第一次在新加坡扩大投资,自从2014年在新加坡建厂后,在过去的10年间,艾伯维已投资超过7.4亿美元来收购、扩建,并使其新加坡工厂现代化。

 

合作并购

1. 再生元收购2seventy bio,布局免疫细胞疗法


1月30日,再生元(Regeneron)宣布收购2seventy bio,获得后者的药物发现平台和临床生产平台及其管线中的在研新型免疫细胞疗法的全部开发和商业化权益。

并且,再生元将成立新部门Regeneron Cell Medicines,2seventy bio收购项目相关的270名员工将加入再生元新成立的研发部门。

根据协议,再生元将向2seventy bio支付5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在交易完成后第一个项目首次获得市场批准后,向2seventy bio支付一笔里程碑付款。该交易预计将在2024年上半年完成。

2. 赛诺菲4000万美元首付款,合作细胞因子免疫炎症疗法

1月29日,Synthekine宣布与赛诺菲达成一项全球合作,开发和商业化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的IL-10 受体激动剂。

根据协议条款,赛诺菲将全权负责 IL-10 药物的后续临床前、临床和商业化活动;Synthekine将获得赛诺菲40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额外付款。

Synthekine是一家专注于工程化细胞因子疗法的公司,利用细胞因子的潜力开发选择性免疫疗法,旨在改善癌症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模式。通过对细胞因子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该公司设计出了既能释放细胞因子全部疗效潜力,又能避免其相关毒性的疗法。

3. 罗氏终止近10亿美元合作

1月29日,Hookipa宣布收到罗氏终止HB-700项目合作协议的通知,公司将重新获 得HB-700项目的全球开发权益。

此前2022年10月,罗氏与Hookipa达成战略合作和许可协议,共同开发用于KRAS突变癌症的HB-700和第2种未公开的新型沙粒病毒免疫疗法,该交易包括2500万美元预付款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总额约为9.3亿美元。

罗氏与HOOKIPA的合作项目HB-700用于治疗KRAS突变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和其他癌症。但KRAS是肿瘤中最常出现致癌突变的基因之一,也是著名的“不可成药”靶点。2021年安进的KRAS G12C抑制剂获FDA批准,但市场表现不及预期,被质疑疗效或面临退市风险。

4. BD医疗布局AI数字诊断

1月30日,BD医疗宣布与AI数字诊断公司Techcyte达成战略合作,提供基于AI算法的宫颈癌诊断和癌前病变的证据发现。该合作旨在巴氏涂片检查中减少人为错误的可能性,并提高诊断效率。

BD医疗诊断解决方案代理总裁Nikos Pavlidis表示,医疗保健实验室技术人员短缺,该解决方案利用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技术,提高测试过程的效率,并将传统的巴氏涂片测试带入21 世纪,有助于解决专家细胞学家的短缺问题。”

 

新品进展

1. 一款国产疫苗疑上市失败


1月30日,据国家药监政务服务门户官网信息显示,欧林生物的A群C群脑膜炎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简称AC-Hib联合疫苗)获得了药品通知件待领取信息。根据惯例,如果药品获得批准,应该是出现在“药品批准证明文件送达信息”,如若是出现在待领取信息,则意味着该产品并未获得批准。因此,欧林生物的AC-Hib联合疫苗被外界认为未获得国家药监局获批,上市失败了。

目前,国内市场尚无AC-Hib联合疫苗销售。

2. 恒瑞首个国产1类阿片类镇痛创新药上市

1月31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恒瑞医药1类创新药富马酸泰吉利定注射液上市,用于治疗腹部手术后中重度疼痛。

据中国术后急性疼痛流行病学及管理特点的多中心研究的结果显示,手术后中度及重度疼痛的发生率达48.7%。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1类阿片类镇痛创新药,富马酸泰吉利定注射液将为深受术后疼痛困扰的患者群体提供治疗新方案。

3. 波士顿科学脉冲消融设备获FDA批准

1月31日,波士顿科学在2023年第四财季会议上宣布,其Farapulse脉冲场消融系统(PFA)获得了FDA的批准,成为治疗心房颤动(AFib)的新疗法。此前该设备在2021年已获CE认证。

波科成为全球心血管四巨头中第二家获FDA批准的PFA设备拥有者。2023年12月,美敦力的最新款PFA产品刚刚获批上市。

同时,波科CEO Mike Mahoney在财报会议上表示,预计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设备Acurate Prime无法在2024年获得美国批准。

4. 全球首个,爱德华生命科学三尖瓣置换系统获FDA批准

2月2日,爱德华生命科学宣布其Evoque三尖瓣置换系统获FDA批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FDA批准治疗三尖瓣反流 (TR) 的经导管疗法。

该设备在2023年10月刚刚获得欧盟CE标志,也是全球首个获CE认证的三尖瓣置换系统。

5. 武田放弃多款癌症候选药物,包括3款CAR-T疗法

1月29日,武田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 Weber在财报会议上表示,其研发管线已削减了一款中期免疫细胞因子和三款早期CAR-T细胞疗法。

其中modakafusp alfa 以前称为TAK-573,一年前开始了1/2a期Darzalex组合试验,是通过靶向干扰素信号传导激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同时直接阻止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

三款一期CAR-T候选药物中,两款是针对实体瘤的,即GPC3 靶向的TAK-102和间皮素靶向的TAK-103,第三款TAK-940是一个针对CD19 的、与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合作的项目,该项目使用1XX结构域来尝试增强疗效。

 

融资上市

1. 上周16起投融资,3起金额达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上周全国大健康领域发生16起投融资,涉及免疫疗法、蛋白偶联物、小分子药物等医药领域,以及X光设备、造影剂、分子诊断、耗材等医疗器械领域,已透露金额中3起达1亿元。

超群检测:完成近2亿元融资,用于CT球管新产品研发与生产

超群检测在2001年成立于上海松江,是一家专注于核心部件及关键技术,聚焦工业及医疗X射线管、射线源、整机系统制造及特殊应用领域的专业X光设备制造商,其产品涵盖电子玻壳、X射线管、X射线源和X射线系统等。

柯君医药:完成亿元B 轮融资,将持续加快推进全球临床开发

柯君医药于2018年成立,目前已成功构建具备全球先进性的靶向前药技术平台和核酸药物技术平台,并在小分子和核酸药物领域持续发力,已成功推出多款具有广泛市场价值并具备全球独立知识产权的在研创新药物,公司管线核心产品新一代抗血小板药物和多项抗病毒药物正在加速推进全球临床开发。

杰毅生物: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用于产品研发、注册及商业化落地

杰毅生物2019年成立于浙江杭州,专注于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基于高通量测序(NGS)和基因编辑(CRISPR/Cas)两大前沿技术路线,自主研发了全球领先的一系列自动化检测仪器、诊断试剂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并获得了多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