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仍在剧烈调整,一切直接体现在了人事变化上。
金秋十月,寒风更凶猛了些。
以人事变动窥行业如何在动荡中发展,拆分、架构调整、高管变动、裁员,仍然是MNC变动主题。种种迹象显示,跨国药企内部正在酝酿一场巨变,不仅是人员,更是内部架构和研发方向等战略调整。
MNC成本削减计划仍在继续,宇宙大药厂辉瑞便在成本削减计划中裁员近800人,这一举措背后与新冠业务下滑下调不无相关。而礼来、GSK则各自围绕重点业务板块进行了管理层调整,其中尤其体现在礼来糖尿病与肥胖业务及GSK呼吸与免疫业务。此外,罗氏集团宣布,旗下基因泰克首席执行官Alexander Hardy已决定离开公司,并于2023年11月1日立即卸任。
全球架构上的调整,中国区自然无法置身事外,BI、默克、诺和诺德中国同样紧随其后。此外,全球仿制药巨头晖致总裁Rajiv Malik也将于2024年4月1日退休,而下一任继任者何人?战略会否调整?同样值得关注。
国内本土药企震荡与变动同样激烈。其中,多位掌门人“有变”,有药企始终在动荡中经历管理层多番换血,有药企似乎正在用新的高管任命稳定人心,也有因权力斗争而退出董事会的董事长……
这个10月,Biotech、Biopharma、Big pharma、MNC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三大药企任命新总裁,5大药企董事长“有变”
久不更新官微动态的艾博生物,今年连续两次更新都与管理层任命有关。
继今年5月任命宋文杰为首席医学官后,艾博生物于10月又任命了袁纪军为总裁。翻开袁纪军的履历,他在肿瘤药物研发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曾在恒瑞医药工作六年,从事大分子抗体药物研发工作,治疗领域涉及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还曾于2015年成立了一家Biotech吉倍生物,专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抗体药物等创新药的研发工作。
直到2022年1月,袁纪军加入艾博生物,彼时担任艾博生物执行副总裁,主要负责肿瘤领域产品研发及商务拓展工作。或是看中袁纪军既在大型传统药企工作,又有自主创业的经验,袁纪军加入艾博生物一年多便升任总裁,将全面负责艾博生物临床前药物研发管线的推进和基础搭建工作,带领团队布局自主知识产权mRNA/LNP技术平台在不同疾病领域高价值药物产品开发策略。
面对此前“新冠过去,艾博生物将走向何方”的市场质疑,艾博生物似乎正在用两次新的人事任命来给市场吃一颗定心丸。
艾博生物官方信息披露,袁纪军的加入提升了艾博生物在肿瘤mRNA创新药物领域的研发能力,目前已构建起包括肿瘤免疫、肿瘤疫苗、蛋白替换等多种mRNA疗法的产品组合,涵盖肺癌、血液瘤、肝癌、宫颈癌等患病人群大、疾病负担重的高发癌种,其中一款产品于2023年6月获临床批件,另有多款产品进入人体试验阶段。
除了艾博生物,海正药业也公布了最新人事任命,聘任肖卫红为公司总裁。
实际上,肖卫红与海正药业的渊源颇深。准确来说,肖卫红可以说是“回归”海正药业,他曾是海正药业子公司海正辉瑞(瀚晖制药)首席执行官,于2015年离职,次年3月,肖卫红加入香港上市公司三生制药,于今年9月离职。
从海正药业的角度来看,这家曾与恒瑞比肩的传统老药企正在经历管理层大换血,肖卫红此时的加入则被寄予了厚望。
以肖卫红就任的海正药业总裁一职来说,今年已经经历了“几进几出”。梳理来看,今年4月,时任海正药业董事兼总裁李琰离职;在李琰辞职后,海正药业总裁任务遂由公司副董事长、高级副总裁陈晓华代理履行,不过时隔4月,海正药业董事会便收到了陈晓华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与陈晓华同期离职的还有董事长蒋国平,彼时海正药业掌舵者的离职也引发了这家传统老药企未来究竟怎么走、走向何处的担忧。在陈晓华“出走”后,海正药业总裁一职交由高级副总裁杨志清临时代理。
此番,“肖卫红任总裁”的官宣对于震荡期的海正药业重要性不言而喻。老将回归,海正药业接下来会有何举措?何时能跨越调整周期?这依然是产业关注的问题。
复宏汉霖同样也于10月任命了新总裁。其中,朱俊不再担任复宏汉霖总裁一职,将继续担任公司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财务官。总裁一职则由2019年12月加入复宏汉霖的黄玮担任,此前她曾担任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比任命消息更多的是,多位本土药企董事长在10月迎来了离职。其中,前脚剥离资产,将旗下广东复大医药转让给华润医药商业;后脚董事长陶然辞职,一同离职的还有非独立董事李兴,让华润医药旗下博雅生物也备受关注。
有意思的是,与博雅生物同处血液制品的派林生物则因“权力斗争”而高管层有变,导致81岁女董事长付绍兰退出董事会。而在不久前,专注于新药研发的CRO公司毕得医药亦被爆陷入家族内斗,从而引发人事变动。而7月底因涉嫌职务犯罪被实施留置的赛伦生物董事长范志和也有了新进展,目前已解除留置措施,已能正常履行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等职责。
仍在剧烈调整的MNC
产品布局变动直接决定组织结构和人员调整,市值跃居全球药企第一的礼来对减肥业务持续调整便是一个典型案例。
10月4日,礼来在官网宣布了其执行领导团队的变动,主要涉及糖尿病和肥胖症部门。其中,糖尿病和肥胖症业务执行副总裁迈克将于2023年底退休,由现任执行副总裁、免疫学总裁兼礼来美国执行总裁的Patrik Jonsson接任。
此外,这一变动也印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糖尿病和肥胖症业务执行副总裁一职由现任执行副总裁、免疫学总裁兼礼来美国执行总裁的Patrik Jonsson接任;礼来首席科学官兼礼来研究实验室总裁Daniel Skovronsky则接替Patrik Jonsson兼任礼来公司免疫学总裁一职,负责礼来在皮肤病学、胃肠病学和风湿病学等治疗领域的产品和3期药物组合。
不单如此,礼来还任命David Hyman为首席医疗官,同时继续监督肿瘤学的发展;吉利德科学炎症发展高级副总裁和斯坦福大学医学/免疫学/风湿病名誉教授Mark Genovese加入礼来,担任免疫学发展高级副总裁,领导中后期免疫学组合的临床开发;Jennifer Oleksiw 将被提升为集团副总裁、全球首席客户官。
细细看来,礼来的此番调整并不令人意外,与其核心产品替尔泊肽无不相关,或正在朝优势领域倾斜资源。而今,替尔泊肽已经成功跻身礼来全球产品销售额TOP3之列,Evaluate Pharma 预计,替尔泊肽2026年的销售额峰值将达到49亿美元。
礼来中国区糖尿病事业部同样也有了新的人事变动。自10月1日起,礼来现任糖尿病联盟事业部代理负责人苑平被任命为糖尿病Portfolio事业部全国执行销售总监,糖尿病联盟事业部负责人由现任肿瘤Portfolio事业部负责人刘爱华接任,两人均直接汇报给礼来中国糖尿病事业部副总裁蒋逸飞。这一变动同样被认为今年下半年减肥降糖药替尔泊肽的上市及推广预热。
GSK呼吸业务部的人员变动同样万变不离其宗。
实际上,9月,fierce biotech报道,GSK研发部门正在洗牌,其高级副总裁兼研发主管John Lepore离职。随着John Lepore的离任,GSK将其研发部门划分为与核心治疗部门更加紧密结合的三个团队:呼吸和免疫学、疫苗和传染病以及肿瘤学。其中,新加入的Kaivan Khavandi将会领导GSK重组的呼吸和免疫学部门。
变动也传导至中国区。首先是现GSK中国副总裁、呼吸业务负责人余锦毅于9月被任命为副总裁、特药业务负责人,并继续作为GSK中国领导团队之一,直接汇报于GSK中国总经理齐欣。
其次,GSK中国10月份再现两起值得关注的人事变动:一是原GSK呼吸业务部西区总监罗燕升任GSK呼吸业务部全国销售负责人;二是现任GSK中国呼吸业务部区域总监赵亮将担任特药事业部多渠道客户互动负责人,全面负责特药事业部倍力腾、新可来产品组在目标市场的医保政策落地执行策略。
MNC中国区的变动仍在扩大。
勃林格殷格翰官宣下一位大中华区总裁。Mohammed Tawil将于2024年1月1日接替董博文(Dr. Pavol Dobrocky)担任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默克中国同样有新的人事变动。俞宇平将加入默克担任中国医药健康业务副总裁,心血管、代谢及内分泌 (CM&E) 事业部负责人,直接向中国医药健康董事总经理张巍汇报。俞宇平是一位拥有近20年的工作经验的老兵,在加入默克中国前,俞宇平就职于阿斯利康中国,历任默克中国渠道业务负责人、心血管肾脏代谢业务部产品线负责人、市场执行总监等职务。
诺和诺德中国新兴事业部副总裁高堃决定自2024 年1月1日起从诺和诺德退休。为了准备顺利交接,高堃将继续领导新兴事业部直至12月5日。
此外,全球仿制药巨头晖致宣布其总裁Rajiv Malik将于2024年4月1日退休,不再担任公司高管;原料药巨头EUROAPI宣布其CEO Karl Rotthier 将于10月30日辞职,董事会主席Viviane Monges将临时接任;Jane Grogan 正式加入渤健,担任执行副总裁兼研发负责人。
种种迹象显示,跨国药企内部正在酝酿一场巨变,不仅是人员,更是内部架构和研发方向等战略调整。
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协会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2025年2月26日,我协会党支部积极..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