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仿制药不必过度追求便宜,适度“护价”或有好处
发布时间: 2023-10-08     来源: 新浪医药

药品医保支付标准建设过程,在仿制药、创新药之间也应逐步找到平衡。支付管用高效,不唯创新。

仿制药不宜过分便宜

医生站台品牌药,“医生又不特意地懂药的”,不免有利益作怪。医生站台仿制药,“医生又不特意地懂药的”,不免还有利益作怪。药品价值和药品价格应该一起跑,但药价虚高的历史基础决定了具体药品的市场处境不寻常、很分裂。现今市场里药品价格既有畸形高,也有畸形低。像甲泼尼龙这么样的药,没想到已经那么便宜了。

太便宜的处方药,不仅患者犯嘀咕,就连医生、制药专家会不会也觉得没必要吃?人性还是比较复杂、丰满。药品生物等效性不等同于临床等效性。以原研药为坐标系,仿制药会有各种偏差。以患者临床疗效为坐标系,原研药、一致药又地位平等了。原研药靠的是上市前临床试验,那仿制药就依靠上市后临床试验数据。如此,仿制药恐怕需要适当涨价,为什么?药品上市后评价也有成本、也要花钱。只是如果这样做了,科学倒是科学了,可能不经济。确实有这个必要么?如果确实有必要但不经济,可以考虑由药品质量监测来走个程序,对仿制药加强运行数据回收。

仿制药可能可以涨价,仿制药如何涨价?主要考虑:一是集采规则做些调整,保护最低价的合理区间;二是从药品支付标准形成上,不唯集采以避开激烈竞价结果;三是鼓励仿制药上市后评价等行为,支持仿制药做高品质。谷贱伤农,药品太便宜,也会伤产业。但倒下一些可能是不可避免的。过度重复竞争,带来问题不小。

临床用药需求是有天花板的,再怎么放量,需求数量也是有限的。继医源性伤害被熟识,药源性伤害也越来越热门。原来医改是解决不充分及不平衡,以后把充分搞好了,低价又造成新的不平衡。药品支付标准,可能可以改观下,尽量公允。把支付标准发挥经济学属性,把集采更多回归市场失灵问题的即时管理。现在重症用猛药,将来集采可能转向医院联盟GPO,以及集采继续发挥作用。有时候,省级集采比国采要温柔些,刀钝些。集采在未来很可能、也必要回归相对温和,500个品种打造了一个相对明显的价格团块基础,这些集采药品的价格水平也有浮动,最重要是间接影响另外许多临床用药(未集采品种)的定价变化。长远看、回头看,集采在每个阶段展现的变化都可以理解。当集采力道超出一定范围,不排除回调的可能。但不仅是个体品种的独立回调,也是预期有全局的联调,这是做医保药品目录管理的一方面意义。

药品出奇地贵,不对劲。但反过来药品出奇地便宜,问题也许更严重。昂贵还能一点点削,便宜就真空、泡沫马上碎了。集采中选规则有效,主要依靠市场竞争,在适当时候,也需要“护价”。可采取的方法,比如采取配额,间接会关闭一些产能。政策是否可以尝试做些干预?有人会质疑公权力手伸得太长。但不能因噎废食,关键是如果做,怎么做能取得最优解。

澄清:一般还是市场规律最优,也会有市场的宏微观失灵、超临界发生。这些“护价”做法是集采中选规则及集采执行之上一个层面的命题,比如药品医保支付标准。从药品医保支付标准鸟瞰集采经验,并施加具体的支付管理,争取把宏微观串联到一起。毕竟,很多微观问题组合到一起,就是宏观。仿制药出海,是又一个避不开的重要命题。可能会与医药老世界的势力构成冲突。也可能因为可负担的用药增加,为相关国家地区带来医改的新烦恼。

支持创新药品是趋势

支持创新,方向是明确的。节奏掌控上,太复杂了。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尊重真正的药物经济学工具,是比较理性的。因为这个计算基础主要是由成熟药品来构成,就有可能做到不太脱节、去伪存真。

品牌药里的老药,本身已不受原研厂商高度重视,而高品质的仿制厂商某种意义上可视为品牌厂商的“新线”“新厂”,过专利期的原研药品本身已没有太多秘密,药品质量问题主要在生产流通环节把关。

科学就是科学,工业就是工业,商业就是商业,消费就是消费。仿制药在科学、工业都已取得自信、认证,在商业接纳上尚不成功,在用户消费上有待开拓。

随着集采、医保谈判深入,市场牌面、企业理性也在改观。以后有没有上仿制药、创新药的管线,得看企业实力、心情,就好像上班,可以躺平,也可以勤快。看早高峰人多了,就晚点出门。避开高峰,换一条线,等等。药企也需要回归一下正常。最理想的,是中国这个大市场,加上这几年赶节奏打下的追赶基础,让中国本土药业能收获未来几十年的中国特色的稳健、可承受的增长。

构建多层次药品发展体系,创新药、进口药在较高层次,但市场渗透效果不充分,在一个正金字塔的两条斜边渗透进来。集采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先在较低层次抢占位置,又在正金字塔的靠中间的较高层次快速占位,最终在较高层次有一定比例是国产药品。从购买力平价看,中国就是最大医药市场。目前政策干预、医保战略购买,客观上也为国产替代、国民用药提供尽可能的保护,目前不完全依靠现成的、进口的、卡脖子的进口药品供应链。

住院率、药占比这些医改观察指标,虽然目前比较高,但换个视角,也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类似于“藏富于民”。如果要缩减,随时可以做,是有弹性的。而像英国那种看病经常排长队、像美国那种医疗也贵医药也贵,随便一个导火索,很容易造成社会舆论不稳定。但回到高质量发展视角,住院率、药占比所隐藏的医疗腐败、医药低效率带金销售等,是必须予以改革的现象、对象。

*作者系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联体医保支付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医学界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