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专家看点
专家看点
独家专访 | 左敏下一站,聚焦原始创新,做少有人做的事
发布时间: 2023-09-20     来源: E药经理人

担任上海医药总裁十年后,还有什么是值得去做的?左敏给出的答案是“原始创新”。

 

 

担任上海医药总裁10年后,左敏悄然履新。

这次他离创新又更近了一步,新职位是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前沿产业创新中心”)董事长。

近期,E药经理人融媒体独家专访左敏,希冀从这位曾经推动医药产业“航母”级国企上海医药大跨步创新转型的关键人物的洞见里,寻找到中国医药产业原始创新破局的路径与方法。

左敏认为,他领导的新团队正在国内做一件“应该做却少有人做的事”,“虽然可能短期内看不到效果”,但左敏坚信原始创新必须从这里做起。

上一程:追赶创新

2023年6月10日,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公布2023年全球制药企业TOP50。这份连续发布了24年的榜单,是全球医药产业巨头们集体展示当年业绩的大秀场。
在行业的固有印象中,或许还将上海医药定义为一家医药商业巨头。但实际上,上海医药的工业板块不仅早已挤进中国医药行业的第一梯队,还跻身全球舞台,做到了很多专注工业的国内药企都未曾做到的事情。

君子豹变,上海医药只用了十年。

在中国,十年的时间甚至无法来检验一家医药公司的成长价值,因为有相当数量的中国药企寿命远达不到十年。尤其是过去的十年,中国医药市场经历了从热到冷最为“激荡”的大周期。

而回溯过去十年的上海医药,稳如风暴中的“航母”——在高基数的营收中保持了连续十年的增长。

数字是强有力的证明:2012年~2022年,上海医药的营业总收入从681亿元增长到23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49%;其中医药工业板块销售收入增长到267.58亿元,收入规模进入国内医药工业TOP3。

左敏正是上海医药这十多年发展历程里关键的领导者之一。作为上海医药前总裁,他领导的上海医药化身追赶者,不仅赶超一众国内强手还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

时间拨回到2013年,彼时国内医药创新的苗头开始萌动,一批海归科学家回国创业,知名风投纷纷入局尝试投资创新药。中国医药商业三巨头之一的上海医药也开始将矛头指向医药工业。那年4月,左敏出任上海医药常务副总裁;两个月后左敏被董事会选为上海医药新一任总裁。过程并不像纸面上这般容易,上海市国资委和上药控股股东上实集团针对上药行政班子的情况,创造了一个极好的经营环境。上海医药,力争有一番大作为的决心可见一斑。

为什么是左敏?

左敏身上集聚了大型医药领导者该有的标签:实干家精神、对人性的敏锐洞察、以及对医药行业的深刻洞察和远见卓见。左敏是我国最早投身改革开放第一线的那批人,大学毕业三年就参与创办深圳南方制药厂,之后在三九集团、华润集团担任高管。独特的经历让他既充分了解国企的变迁又熟悉民企的发展,一方面造就了他积极求变的个性,又有了驾驭复杂的环境的能力。

左敏为还是传统国企的上海医药带来了重构发展的新逻辑。

上任之后,在上海医药股东的坚定支持下左敏打出一套“组合拳”:一拳持续引入市场化机制,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另一拳则找准“七寸”:推动企业进行创新转型,作创新的追赶者。

具体而言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改革激励机制,按市场竞争规律建立高绩效文化;另一方面是改革管理模式。改革之后,上海医药相继成立了按工业“研产销”三个条线形成了三个中心的管理模式。

这些重要举措针对性地推进了上海医药整体业务优化,进一步从顶层设计上使其医药工业从零散到统一、由弱及强,创新成为了上海医药最为重视的发展方向。
成果有目共睹。如今,上海医药医药已经建成一个多元化、规模化的完整生态体系:仅新药研发管线就涵盖60余项临床阶段的项目,涉及抗肿瘤、自免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与代谢疾病、罕见病等领域。

在左敏看来,上海医药能够在制药领域上完成追赶者的华丽转身还离不开上海医药股东上实集团的坚定支持,上海医药与他是相互成就的,“上药圆了我一颗做实事的心”。

下一程:孵化创新


2022年,对医药行业而言,资本寒冬已至。每周都有不同的Biotech大幅裁员甚至是关门大吉,一眼望去阵亡名单中尽是“创新药企”,一时间创新似乎成了不再被追捧的故事。

此种情形却反倒加重了创新在左敏脑海里的位置,“之所以遇冷不是因为不创新,而是因为不够创新”。

站在十年的时间节点上,上药还有什么是值得去做的?左敏给出的答案是“原始创新”。


今年6月30日,左敏卸任上海医药执行总裁,就任前沿产业创新中心董事长。据了解,前沿产业创新中心是一个“政、产、学、研、资、园区”高度集成的创新生态和孵化平台,于2022年9月由上海医药牵头设立。该中心汇集上海市“名校”、“名企”、“名院”的尖端科研力量,紧扣新药从新靶点发现、候选药物分子获得、到Ⅱ期临床研究的创新研发流程,致力于做真正的first-in-class新药,从而助推中国生物医药的原始创新。

在左敏看来,前沿产业创新中心的设立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一方面在于前沿产业创新中心符合“由大企业牵头做中国原始创新”的国家战略。项目提出时,恰逢“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到,要“大力发展大企业牵头,产学研用相结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稳定协作的创新联合体”。项目落地过程中,政策的积极信号更是不断。先是党的二十大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出明确部署;后有科技部践行“四个强化”——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

而另一方面上药自身也占据“天时”,在左敏看来上药已经到了要建设原始创新的新阶段。2019年,上药提出两个高发展目标——到2025年进入全球制药40强,成为仿创结合的中国领先药企;到2035年要进入全球制药20强,成为以创新药为主的国际领先药企。前一个目标上药靠着十年间的稳步成长已基本可实现,而要闯进全球制药20强,靠me-too/fast-follow根本无法实现,需要有10亿美元级别的重磅原创新药,“原始创新刻不容缓”。

“地利”则在于,前沿产业创新中心所在的位置正处于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高地,天然拥有顶尖的医院资源、临床资源等优势;同时又符合上海要做全球科创中心的城市定位。而由左敏亲自带队打造的一个有丰富经验且背景多元的优秀团队则凑成了前沿产业创新中心的“人和”。

“目前产业里的转化现实是,大家都通过零散的、碎片化的项目和技术转让的方式在做创新,却并没有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原始创新孵化平台。”尚处萌芽的中国原始创新现状里折射出来的都是机会。提及前沿产业创新中心蕴含的可能性,左敏的兴奋溢于言表。

在他看来,前沿产业创新中心所做的工作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科技创新由龙头企业牵头,让科研院校来做发动机,“过去由政府驱动仅靠科研院校的路子是不完整的、缺少转化”。

不过业界也并非没有质疑的声音:带国企属性的上药真的能发挥牵头者的作用吗?中国的科研院所里真的能够找到原始的创新靶点吗?

对此,左敏保持谨慎乐观,“我坚信原始创新源头必须从医院,从高校、科研院所来!”前沿产业创新中心所做的努力也正是基于这一信念,一方面引导科学家们多做研究和转化,另一面给企业起到示范效应。“我们希望孵化创新,并且最终实现创新引领产业,就算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但我们仍愿意为此全力以赴。”

01-Labs:离“顶流”一公里

实际上,生物医药孵化器模式在海外已经发展地相当成熟。

通常,生物医药孵化器按照运营主体主要分有四类:政府运营、企业运营、高校运营、医院运营。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生物医药孵化器,政府往往只起到投资作用,很少干预运营和管理,从而保证了孵化器运作机制的灵活性和运营效率。医院运营孵化器与高校运营孵化器相似,前者更注重临床创新,后者更擅长技术创新,不过两者都缺乏产业化、企业化运作经验。

最成功的的孵化器往往都由企业主导。

数据显示,由大型跨国药企运营的孵化器无论是转化成功率还是市场回报率都更高。强生于2012年发起成立的JLABS是行业里发展良好的典型案例。根据公开数据,JLABS成立十年,入孵企业共获得了超过600亿美元的交易资金,其中包括45次IPO和37次收购。

这些海外的成功模式也被跨国药企复制到了中国。左敏并不否认前沿产业创新中心的“follow”属性,即便如此他仍认为前沿产业创新中心在中国的领先位置,据了解,创新中心团队不乏来自JLABS中国等知名孵化器的成员,“这个团队能够真正因地制宜结合到中国的国情,这点非常重要。”

现阶段的目标是建立01-Labs,真正实现早期孵化。“01-Labs的寓意是距离‘顶流’一公里。顶流就是名校、名院,尤其是名院,我经常说‘中国做新药研发原始创新最好的有三个区,海淀区、徐汇区、黄浦区’,原因就是这三个区是最好的大学、科研院所和顶级临床医院的集聚地。”左敏解释道。

前沿产业创新中心的第一抓手也正是把院所、大学基础科学研究和医院的临床医疗资源从这些聚集地发掘出来,导向新药的研发和转化。

左敏进一步表示,在美国,很多原创新药的研发都来自医大的医学中心。而中国医学中心的现状是,包括名院在内虽然手握中国最好的患者资源,但做科研的力度还不够,转化的成果还不够多。“如果他们都做不出原始创新,那其他更是无从谈起。”在过去的一年多中,左敏和他的团队几乎每个周都奔波在院校和医院项目路演的路上。

前沿创新孵化器作为原始创新的开局一手,除了要求棋局策动者有完整的战略构想之外还要兼具极强的资源协调能力以及丰富的经验。放眼整个行业,像上药这样有组织、有战略、有计划地并且有过成功经验的企业,同样屈指可数。

2021年上海医药,上药创新中心与交大医学院刘俊岭教授团队、上海二医投资、生物医药基金共同孵化循曜生物,重点聚焦于抗体药物、核酸药物及细胞治疗领域。这是交大医学院以股权形式奖励的首个创新成果转化项目,也是继“上药-交医创新成果”孵化平台成立后,“产-学-研-资”各方通力合作的首个成果。

时间积淀的成果正在彰显它的价值。上药创新中心计划在上海黄浦区和徐汇区与科研院所分别合作共建的01-Labs正抓紧筹建,在香港科技园建立的沪港联动孵化器也初显雏形,今年十月将投入运行。

“我们计划通过‘早期孵化+中期加速接力+后期产业化’三个阶段搭建联动的生物医药原始创新转化载体,积极引进前沿领域具有颠覆性、突破性的新项目入驻。”左敏这样介绍前沿产业创新中心未来的愿景。 

滚动新闻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