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专家看点
专家看点
ASCO 2023丨马骏教授专访:首个EFS阳性结果!深入解读信迪利单抗+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疗治疗局晚期鼻咽癌研究!
发布时间: 2023-06-15     来源: 梅斯肿瘤新前沿

一年一度的全球肿瘤学盛会——第59届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 2023)年会定于美国芝加哥当地时间2023年6月2日~6日正式拉开帷幕。多项中国研究受邀在ASCO 2023年会进行口头报告,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牵头的一项“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疗治疗局晚期鼻咽癌(LANPC)的III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成功入选 ASCO 2023 LBA口头报告。

为此,梅斯医学特邀马骏教授分享该研究思路和最新成果,并作鼻咽癌治疗现状与未来方向专访。

Q1:马教授您好,鼻咽癌是一种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有限,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仍然是目前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请您简单介绍下目前局部晚期和转移性鼻咽癌的治疗现状如何?

马骏教授:目前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是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其中吉西他滨+顺铂以及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是指南Ⅰ类推荐的诱导化疗方案,这是基于我们团队2016年发表在《Lancet oncology》和2019年发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2项研究。

但是,我们这2项研究及国内外其他团队发表的研究都表明,即使接受了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以后,仍有20-3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或者远处转移。

因此,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目前最主要的矛盾仍然是要提高疗效,减少复发转移以及因此带来的死亡率。

而对于转移性鼻咽癌,目前已经有3项大型Ⅲ期临床试验证明,在转移性鼻咽癌的一线治疗中,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基础上联合PD-1抗体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PFS。

对于其中的初治转移患者,在经过化疗和免疫治疗得到缓解后,陈明远教授的研究也已经证明,加用原发灶放疗能够显著延长生存。

Q2:您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开展了诸多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由您团队开展的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疗治疗局晚期鼻咽癌的III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入选ASCO 2023口头报告,您介绍下这项研究开展的主要背景和主要结果?

研究背景

马骏教授:在这项研究开展之前,有2项大型3期临床试验对比了PD-1或者PD-L1抑制剂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肿瘤,这2项研究将鼻咽癌去除,主要是其他头颈肿瘤包括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和喉癌,分别是KEYNOTE412和JAVELIN HEAD AND NECK 100。

不过遗憾的是,这2项研究都没有得到EFS的阳性结果。

因此,我们率先开展了第一个PD-1抑制剂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Ⅲ期临床研究。研究在国内9家大型医院开展,包括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省肿瘤医院、广州番禺中心医院、广西肿瘤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接受标准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诱导化疗和同期放化疗,一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联合信迪利单抗。信迪利单抗是从诱导化疗的第1天开始使用,每3周1次,共12次,包括3次诱导、3次同期和6次辅助。主要研究终点是无事件生存。

从2018年12月到2020年3月,共入组了425例患者,经过42个月的中位随访后,有94%的患者随访时间超过3年,最后一位入组的患者随访时长是35个月。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信迪利单抗将患者的3年无事件生存率从76%提高到了86%,提高了10,发生复发转移和死亡的风险降低了41%。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分别降低了48%和43%。

这项试验是在所有局部晚期头颈肿瘤中,第一个得到EFS阳性结果的同类研究。

为什么我们这项研究的结果跟其他头颈肿瘤不同呢?

我们分析有2大原因。

第一,鼻咽癌和其他头颈部肿瘤不同。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有关的,而其他头颈部肿瘤与吸烟、HPV感染等相关;鼻咽癌的病理类型主要是非角化性癌,而其他头颈部肿瘤的主要病理类型是角化性鳞癌;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放疗,而其他头颈部肿瘤是手术或者放疗。因此,国际或国内的头颈部肿瘤研究一般都会排除鼻咽癌。

第二,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没有使用诱导化疗和诱导免疫治疗。既往研究提示,对肿瘤引流淋巴结的照射可能会损害PD-1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因此在放疗前就开始使用诱导免疫治疗,可能更好地激活免疫。

Q3:免疫治疗发展迅速,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治疗新方案,除了在复发转移领域,在初诊非转移患者中,您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

马骏教授:正如我们的研究结果所显示的,免疫治疗在初诊肿瘤中已经取得很好的疗效结果,未来一定会有一席之地。

当然,对于不同癌种,情况可能会有所区别。

我们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免疫治疗与标准的根治性治疗手段结合、如何确定合适的疗程,以及如何通过标志物筛选出获益的患者,指导精准治疗。

专家简介

马骏 教授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种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命医学部委员CSCO鼻咽癌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分会常委 

滚动新闻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