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腾片不同于普通的片剂,它在压制的过程中,加入了崩解剂和搅拌剂,这类药片在化解时需要大量的水,同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口感像汽水,增加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另一方面加入崩解剂以后,可以使片剂加速崩解,也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崩解时产生大量的泡沫,增加了药物和病变部位的接触,可以更好地发挥疗效。由于泡腾片剂崩解快、起效迅速、口味较好,特别适合儿童使用,但是必须掌握正确的服用方法,避免发生悲剧。
18月龄患儿吞泡腾片后殒命
一个18个月左右的小患儿由于感冒发热,医生给开了“某泡腾片”。使用时,患儿的母亲把1粒药片直接塞进了患儿的嘴里,又给其喂了点儿水。
过了10多秒钟,患儿的手脚突然抖动起来,紧接着开始剧烈地咳嗽,口唇也慢慢变成了青色。摇晃患儿的身体没有反应。闻讯而来的医生用力地拍打患儿的背部,试图催吐,但很多方法都试过后,患儿的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心跳和呼吸也变得十分微弱,遂送患儿进抢救室进行手术。
切开气管后,医生取出已经化为一滩水的泡腾片残迹。当天下午,患儿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
分析
原因一:口中融化,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泡腾片的特别之处在于含有泡腾崩解剂——通常以有机酸和碳酸钠、碳酸氢钠最常见。当投入温水中时,泡腾崩解剂发生酸碱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得药片在水中迅速地崩解。这是我们所看到的泡腾片在水中迅速翻腾溶解,水面剧烈“沸腾”的原因。
若错误地将泡腾片口服,口腔及气道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最终可能导致缺氧窒息。
原因二:诱发急性喉头水肿
泡腾片在口腔中崩解,在大量的药物溶解及酸碱性辅料等物质的强刺激下,气道可强烈地收缩和痉挛,诱发急性喉头水肿。加上18个月大的幼童本身气道较小,身体各项功能较脆弱,可导致急性呼吸困难。这可能是其脑缺氧死亡的主要原因。
原因三:意外窒息,幼儿死亡的可能主要原因
从上述分析可知,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泡腾片不能直接口服,尤其是婴幼儿。但不可忽略,泡腾片直接堵塞气道,也可能是意外事故的原因。这种情况与异物卡喉是一样的。临床上经常遇见一些因花生米、杏仁核、水果冻、玩具零件、硬币等卡喉的患儿。
这类窒息,是儿童意外身亡的一大诱因。咽喉部位是“气道”和“食道”的交汇处,气道(喉腔、气管、支气管)只供气体通过,若有异物进入,当异物误入气道,很容易在局部发胀而堵住气管,轻则呛咳,重则窒息,导致急性呼吸困难,大脑缺氧,危及生命。家长要把好关,别给小孩吃口香糖、果冻、大颗粒的坚果等,别让孩子在打闹中进食,喂药的时候不要颠簸、晃动着哄孩子。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组织召开
2025版《中国药典》将于2025年10月..关于举办四川省药品生产企业拟新任质量
各相关企业: 新修订的《中华人..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召开第七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两新联万家,党建助振兴”甘孜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新工委、省市..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