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远大医药宣布其重症候选药物STC3141在国内开展的一项用于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Ib期临床试验(NCT05000671)达到研究终点。结果显示,STC3141总体安全性特征未显示任何潜在的严重安全性问题或非预期结果,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同时,在有效性次要终点分析中,STC3141与标准治疗相比,在缓解ARDS严重程度、改善ARDS患者预后、帮助ARDS患者脱离呼吸机和缩短ICU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都体现了积极信号。
ARDS:重症患者死亡推手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非心源性的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基础为炎症引发肺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广泛性的损伤,导致通气/血液比例严重失调,使患者出现缺氧和呼吸窘迫的表现。ARDS是危重患者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也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发病率、病死率双高的致命综合征。近年来,尽管在ARDS的治疗上有所改进,但仍未确定ARDS的有效药物疗法,在大多数研究中ARDS的死亡率依旧很高,约为30-40%[3]。
ARDS的诱因较为复杂,其中肺炎和脓毒症是导致ARDS发生的最常见原因[4],约占ARDS的55%~80%[5]。而脓毒症与ARDS一样,同样是ICU中的高发疾病、致死率、致残率的终极推手。脓毒症是感染、严重创伤、休克等重症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与ARDS有着较为相似的路径,均是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过激反应,进而引发靶器官的严重损伤。脓毒症患者的诸多易受损器官中,肺脏是最易被攻击的靶器官之一,患者常较早并发ARDS,成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7],因此,在临床上两者并不是完全割裂的疾病。此外,近几年COVID-19一直是全球健康危机, ARDS和脓毒症就是重症COVID-19患者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重症COVID-19患者主要的致死因素。
可以说,ARDS及脓毒症是ICU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发ARDS病例超过300万,ARDS患者占重症监护病房住院人数比例高达10%,总体住院病死率约为34%。业内人士曾表明,按照美国人口数及发病率初步估算我国ARDS患病人数每年约60~70万,死亡人数每年约30~40万[8-9]。相较于ARDS,脓毒症的危险程度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据统计,全球有4890万例脓毒症病例,因脓毒症致死的人数占所有ICU病死人数的30%~50%,而脓毒症相关死亡病例占全球所有死亡病例的比例达到了19.7%[10],而在中国,预计每年有400万人患脓毒症,据ICU脓毒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脓毒症影响了我国约20%的ICU患者,90天病死率为35.5%[11-12]。
ARDS和脓毒症都是ICU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危重症疾病,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采取液体复苏、抗感染、抗休克等对症性缓解药物,治疗负担受病程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有数据显示[13],脓毒症的住院费用已经在美国高居榜首,急性脓毒症住院和常规护理的费用估计每年为620亿美元,同时,脓毒症是导致再次入院的第一大原因,19%因脓毒症住院的人在30天内会重新入院,每年因再次入院造成的损失超过35亿美元。在中国,严重脓毒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万美元,同样耗资巨大。
从医学角度ARDS、脓毒症及COVID-19致病机制有明确相通性,临床表现关联度高,且相关疾病受治疗人群存在高度重叠性,但目前尚未有针对性的药物上市,因此针对该领域的创新型药物及诊疗手段研发临床需求十分迫切。而从商业的角度看,目前该领域未被满足市场空间巨大,市场急需更加高效的治愈方式以进一步减轻患者的身体乃至经济、精神上的患病负担。药企若在此方向布局研发并于未来获得成功后,无论是商业回报还是社会价值实现都将迎来无限可能。
也正是因为对未被满足市场需求的洞悉及前瞻布局,远大医药着力开发了全新作用机制的全球创新药物STC3141,并将以此为支点,全力撬动脓毒症及相关重症治疗领域研发创新布局。
前瞻性布局创新作用机制,STC3141
重症治疗市场前景可观
STC3141是远大医药自主开发的一款全新作用机制的全球创新性小分子化合物。该产品治疗作用不仅在于其直接中和胞外组蛋白的毒性,更重要的是可阻断组蛋白诱发NETs(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产生的恶性循环,抑制炎症反应的过度活化,纠正微循环障碍,恢复器官功能。凭借其创新作用机制,STC3141不仅对ARDS及脓毒症发挥疗效,同时也有望带动重症新冠肺炎(COVID-19)治疗迈上新台阶。该创新产品在临床前的相关研究结果已于2020年2月发表于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除临床试验价值外亦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力。
最重要的是,远大医药对STC3141的发展寄予厚望,并进行了全面的布局,起步伊始便采取了全球化研发推进策略,规划了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包括在澳洲和比利时分别开展的用于治疗脓毒症的Ib期临床研究,以及近期分别在欧洲和国内取得积极结果的用于治疗重症新冠肺炎(COVID-19)的IIa期临床试验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Ib期临床试验。
目前,STC3141已在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英国、波兰三大洲五个国家,获得脓毒症、ARDS、重症新冠及其引发的ARDS四项适应症上的七个临床批件。随着欧洲重症COVID-19以及国内ARDS临床研究结果的出炉,STC3141的临床潜力也逐渐浮出水面。
从全球化的研发布局中,我们可以看出远大医药对于STC3141的开发并不止步于中国市场,作为一款公司自主研发的拥有全球权益的创新药物,远大医药早在将呼吸及重症抗感染规划为公司核心战略板块之时,便同步对相关产品后续商业模式开展了前瞻布局——锚准国际化市场,实现全球化应用。依托远大医药集团强大的商业化能力,STC3141“出海”指日可待。业内人士分析,基于当前整体研发进展及海外临床批件获取情况,远大医药有望在STC3141在完成海外II期临床试验后逐步落地该产品海外市场销售。
与此同时,近两年,License out交易趋于火热。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我国每年都有6~8个创新药产品向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药品上市申请;2021年国内药企License-out(某项技术或专利对外许可)成交总金额达到了133亿美元。在此行业趋势下,不排除未来远大医药也将与海外药企合作,在研发端实现优势互补、降低新药研发风险的同时在销售端借助国际大药企的销售网络,进一步加速STC3141更快地打入国际市场,实现更良好的全球化商业布局与价值变现。
众所周知,创新药物的研发具备长周期、大投入、高风险的特点。此前,医药魔方也针对药物研发难度最大的12种适应症III期临床试验的成功率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作用于脓毒症的新药III期试验成功率仅16.7%,堪称全球新药开发最难的适应症。据了解,重组活化蛋白 C(屈曲可净α)是FDA在2002年批准上市的一款用于脓毒症的药物,却因上市后确证试验失败而撤回。由于脓毒症的创新药开发成功率极低,在这样的“死亡难度”之下,极少有企业将脓毒症作为业务优先布局的方向。
据统计,目前全球开发脓毒症这个适应症的新药项目有65个,但是有43%是处于I期之前的阶段,仅有25%处于II-III期阶段。而在中国,敢于开发脓毒症药物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且研发进度均未进入确证性临床阶段。远大医药作为该领域的业界黑马,其针对STC3141的持续研发投入与临床试验加速推进,不仅仅是集团针创新领域的前瞻性布局,更是对于未被满足的疾病诊疗需求的持续探索与突破。除项目成功后带来的可观商业回报外,背后的社会价值与医疗贡献更是不容小觑。
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