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飞利浦Q3亏损百亿大裁员自救!
发布时间: 2022-10-26     来源: 医药经济报

10月24日,飞利浦官方发布了2022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22年第三件季度飞利浦实现了43亿欧元的销售额度,同比下降5%(数据截至2022年10月12日)。飞利浦本季度亏损了1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超1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据飞利浦财报披露,亏损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研发投入及非现金性商誉减值。

受业绩亏损和产品问题亏损影响,最新消息显示,飞利浦将在全球范围裁员4000人,约占飞利浦全球员工数量的5%;为此,飞利浦预计在未来几个季度为此支付约3亿欧元的遣散费用。

 

问题频现 跨国医械巨头局面堪忧
长期以来,飞利浦的诊断和治疗业务是企业收入大头,为集团贡献了22.92亿欧元的销售额,占比超50%,但与同期相比下降2%。

财报显示,企业认为业务的主要影响来自供应链中电子配件短缺、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等多方影响。除此之外,一项重要亏损因素(即上文提到的商誉减值问题)主要是源自企业旗下的呼吸系统产品的一系列召回、修复和问题,仅本季度上述产品带来的各项亏损就高达13亿欧元。

有媒体报道,在过去12年里领导该公司从消费电子产品向医疗设备制造商转型的飞利浦首席执行官弗兰斯·范·豪滕(Frans van Houten),也今年早些时候辞职。

受各项因素影响,飞利浦每股价格在10月24日财报发布当天跌至12.74美元每股,是飞利浦自1999年以来股票最低价。

新任首席执行官雅各布斯表示,他的当务之急是提高执行力,以便能够开始重建患者、消费者和客户、以及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信任。而加强在患者安全和质量管理、改善供应链运作,以便更好地履行订单,并进行业务重组以提高生产率也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

产品召回,供应链掣肘
全球大规模裁员能否自救?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面对业绩下滑的压力,10月24日,飞利浦宣布组织重整计划,预计将裁员4000名员工,借此降低营运支出并提升公司业绩。飞利浦表示,为了提升业绩以及降低营运成本,将启动一项促进全体生产力的计划,包括简化组织结构以精简工作流程等。

在企业业绩下行期,“降本增效”成了关键词。近年来,飞利浦多次宣布成本削减计划。显然,裁员4000人的决定同样是出于开源节流的考虑,但一味的削减开支是否是飞利浦解决问题的关键?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一些大企业而言,人力成本是很大的,裁员是飞利浦短期内唯一的良策,即使不能改观业绩下滑,亦可把损失降到最小。未来,飞利浦面临的挑战关键是如何解决供应链危机与呼吸机召回的两大难题。

飞利浦从2020年开始就面临全球供应链危机,出现电子元件短缺、销量下滑。作为受供应链影响的重灾区,飞利浦也延续了去年的负面影响。

随着疫情得到一定的控制,医疗健康方面的需求从爆发式增长到逐渐企稳,加之供应链波动对企业成本、交付等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飞利浦盈利能力下滑。在业内人士看来,健康产业仍是朝阳产业,但短期内依然会受经济复苏进程、供应链波动、通胀水平等因素影响,飞利浦也难以独善其身。

除了供应链带来的挑战,大规模的产品召回也为飞利浦业绩带来较大的影响。

2021年 4 月,飞利浦首次承认其呼吸机产品可能存在安全问题;6月,其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300-400万呼吸机和CPAP呼吸设备。该事件是飞利浦历史上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召回事件。

2021年8月,FDA官网宣布,对召回事件重新定级,由二级改为一级召回。飞利浦表示,在处理召回事件时不再接受睡眠治疗系统的新订单。到了2022年1月,飞利浦在全球范围内召回的问题呼吸机扩大至520万台,召回成本增加了2.25 亿欧元。

事实上,类似召回事件也在中国市场频繁发生。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公布信息,2013年至今,飞利浦及相关公司在中国市场也进行了多次召回,召回企业包括飞利浦(中国)投资、飞利浦医疗、飞利浦金科威等,主要涉及磁共振成像系统、呼吸机等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飞利浦进入数字医疗等领域已有近10年的时间,但是其频频召回,可见其在产品质量把控上存在瑕疵,同时飞利浦的召回对其业绩及信誉产生持续性影响,并将给竞争对手带来机会。业内人士指出,若飞利浦不从本源上解决品质问题,随着召回成本的增加,加之供应链问题短期内难以缓解,其业绩将被持续拖累。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