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王奶奶,从来不运动,没事就坐着,人家90岁了还精神着呢!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人这样说,所以也得出一个结论:静养更长寿!
邻居李大爷,年轻时就坚持运动,人家90岁了,身体还很硬朗!我们也总能听到有人这样说,所以也得出一个结论:运动更长寿!
可是显然,这两种观点是矛盾的,那么到底静养长寿,还是运动长寿呢?
其实修身养性,并不矛盾,修身是指运动,运动是锻炼血管、锻炼心肺功能、锻炼肌肉,身体健康;养性是指静养,养我们的脾气、性格、修养、心灵。
所以运动和静养,是统一的,并不能完全割裂开,不管是运动还是静养,适合自己,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BMJ》发表的一项研究,随访了5年,主要是观察运动是否让老年人更长寿。
将志愿者分为3组:A组每周两次高强度锻炼,B组每周每天进行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C组从不运动。
5年后发现,定期进行规律的锻炼的效果更好,除了体能保持较好,生活质量也比不运动组更高。
研究者称:运动对老年人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也证实坚持运动,是延长寿命的一个主要因素。
再来说说静养,静养并不局限于打坐,也不是一天到晚啥也不干,精神其实更是一种状态或心态。
狭义的静养,是指把所有的意念抛空,气沉丹田,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
但静养不拘泥于这种形式,晨练或傍晚散步,出去遛弯,和朋友喝喝茶,下下棋。保持一个好的心态,都是静养的一种方法。让自己放松,忘记一些烦恼和压力,调整气血循环,调补心肾。长期来说是利于身心健康的。
我们看到的隔壁王奶奶或者邻居李大爷,其实都是个例,他们的长寿秘诀,并不能作为经验推广。科学最基础的就是要有一定的样本量,必须是较大样本量的,才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所以不管是隔壁王奶奶还是邻居李大爷,都是茶余饭后闲聊可以,但作为科学推广,还是要看大数据,要看研究数据。
我们的寿命,首先是基因决定的。
比如张三出生后,他的基因寿命是80岁,也就是说张三只要不发生意外,也没有特殊疾病,那么理论上应该能活到80岁,衰老而死。
但是现实中,很少有人能活到基因年龄,因为我们活在这个社会,就可能面临一些风险,以及疾病的可能性。
所以,寿命还受气候、医疗条件、社会因素、个人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情绪管理)等因素影响。
比如张三能坚持运动,有好的心态,不胡吃海喝,不吸烟喝酒,不肥胖、不熬夜等等生活方式很健康,那么张三没有发生心血管疾病或肿瘤,那么就有可能活到接近80岁这个基因年龄。
但如果张三,抽烟喝酒、肥胖、不运动、心态不好、熬夜等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张三40岁就可能三高,50岁就可能心梗脑梗,60岁就可能离开人世。
所以,基因寿命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能改变个人生活方式对于寿命的影响。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协会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2025年2月26日,我协会党支部积极..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