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新冠疫苗全球接种9个月,中外疫苗公司到底赚了多少?
发布时间: 2021-09-14     来源: MedTrend医趋势

当下,疫苗产业已成为药企提振经济增长的快马。

由于全球疫情持续,新冠肺炎疫苗也有望成为历史上最畅销的医药产品。

辉瑞与BioNTech合作开发的新冠疫苗BNT162b2预计2021年收入约为335亿美元,BNT162b2也将超越“药王”Humira,成为史上销售额最高的药物。

从接种新冠疫苗到现在,已经9个月了,这笔由政府买单的买卖,中外疫苗公司到底赚了多少?

业绩兑现期,新冠疫苗商机大爆发

从2020年年底到2021上半年,半年多时间陆续(紧急)上市了近10个新冠疫苗产品。

目前,全球进入临床阶段的新冠疫苗研究项目数量共有97个,其中进入三期临床研究的有18个,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项目有183个。

新冠疫苗研发已经进入后半程,2021年开始进入业绩兑现期。

辉瑞:上半年113亿美元,全年预期335亿美元
作为第一位获批的辉瑞与BioNTech自然成了关注的焦点!

辉瑞曾一度跌落神坛,但受COVID-19疫苗推动,2021年上半年“宇宙大药厂重回榜首”,登顶之战新冠疫苗BNT162b2鼎力相助,BNT162b2也将超越“药王”Humira,成为史上销售额最高的药物。

据财报显示,新冠疫苗BNT162b2是辉瑞销售额最高、增长最快的产品,上半年销售额达113亿美元,预计全年将实现约335亿美元的收入。

为此,辉瑞将2021预期全年营收提至780-800亿美元,预期金额与辉瑞2020年总收入(419亿美元)相比增加近一倍。

BioNTech公司:营收达87.3亿美元,同比+104倍
BioNTech公司2021上半年,受新冠疫苗全球供应大增的影响,营收达87.3亿美元,其中新冠疫苗营收84.4亿美元。去年同期数据为0.83亿美元,同比+104倍。

辉瑞与BioNTech近日还披露了接种第三针新冠mRNA疫苗BNT162b2后的临床研究数据:与接种完第二剂疫苗后相比,第三剂疫苗针对B.1.351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提高了15-21倍,针对野生型毒株的中和抗体提高了5至10倍,针对Delta变种根据年龄段的不同中和抗体滴度也有5至11倍以上的增长。

未来,辉瑞与BioNTech将迎来营收将迎来暴增!

Moderna: 上半年59.30亿美元,市值跻身全球顶级制药企业Top10

另一位销售大户Moderna,其mRNA-1273早在2020年12月18日,被FDA批准紧急使用授权。这也是继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BNT162b2获批紧急使用授权后,美国批准的第二款新冠疫苗。

2021年上半年共售出了3.02亿剂,销售额达59.30亿美元。

据美国临床研究机构Mayo Clinic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mRNA-1273疫苗在对抗Delta病毒株感染方面的有效性显著超过辉瑞的BioNTech疫苗的有效性。

Moderna以1150亿美元的市值打败了BMS(1544亿美元)、安进(1400亿美元)、赛诺菲(1292亿美元)、GSK(1013亿美元)一众知名药企站在第10位,

阿斯利康,礼来,GSK,强生:业绩提振
其它跨国药企如阿斯利康,礼来,GSK,强生等都获得一定程度的业绩提振。

新冠在各国重演的状况下,阿斯利康推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Vaxzevria在日本获批上市。

上半年阿斯利康营收155 亿美元,同比+23%,阿斯利康疫苗上半年收入为11.7亿美元,并且该款疫苗可使delta突变引起的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92%,针对beta突变毒株新款疫苗AZD2816已处于II/III期研究阶段。

在公司2021上半年总收入的同比增长金额中,约有一半来源于新冠疫苗的销售额,新冠疫苗成为阿斯利康新增长驱动力。

礼来的中和抗体曾是全球第一个获得批准的抗新冠病毒中和单抗,其中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营收9.59亿美元。强生疫苗疫苗增速缓慢,上半年实现收入2.64亿美元。

GSK:另类的疫苗巨头

GSK作为疫苗巨头,却走的和其它药企不一样的路线。

GSK表示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自己并不研发疫苗,2021年上半年,GSK的COVID-19 解决方案销售额为3.83亿美元。

目前新冠疫苗药物需求仍然庞大。海外新冠疫情反复,全球维度上看疫苗接种水平低病毒变异速度较快,局部国家和地区的新冠疫情反复,并且新冠疫苗的保护时间是有限制的,未来疫苗的挑战巨大。

或许,未来诞生出新的疫苗巨头也尚未可知。

新冠疫苗成“印钞机”,国产疫苗崛起


2021年方过半,新冠疫苗的放量威力已初步显现,除了智飞生物,康希诺同样赚得盆满钵满,而复星医药的复必泰在香港、澳门小试牛刀后,即将登陆台湾市场。

国产疫苗开始逐渐崛起!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6款新冠疫苗获得紧急接种许可或附条件上市批准,分别是国药中生2款灭活疫苗、科兴中维1款灭活疫苗、康希诺生物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智飞生物1款重组蛋白疫苗和康泰生物1款灭活疫苗。


▲中国上市的新冠疫苗情况一览

灭活疫苗 —— 国药中生、科兴生物
从疫苗研发的技术路线看,我国新冠疫苗研发主要包括五条技术路线,分别是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核酸疫苗。

国内布局灭活疫苗的企业主要包括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国药中生)和科兴生物。

截至8月26日,国药中生新冠疫苗全球生产供应16亿剂。

中国生物制药2021年上半年营收75.85亿元,考虑到中国生物制药持有科兴中维15.03%的股份,有分析认为科兴的新冠疫苗的销售额高达500亿人民币。

重组蛋白疫苗 —— 智飞生物

智飞生物在新冠疫苗的上市过程中尽管“稍有落后”,但疫苗放量可谓迅速。自3月17日获批紧急使用后,智飞生物的新冠疫苗仅凭借一个季度的销售,便实现了53.13亿元的销售额和34.5亿元的净利润,新冠疫苗威力势不可挡。

腺病毒载体疫苗 —— 康希诺

康希诺上半年营收20.6亿元,净利润实现9.37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1.02亿元,首次扭亏。报告期内,公司新冠疫苗获得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国的紧急使用授权及国内附条件上市批准,对营收产生积极影响。

mRNA——复星医药

原本市场预计上半年有两款产品纳入集采的复星医药业绩会受到影响,但实际上公司制药板块却仍实现增长。

8月23日,复星医药公布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9.52亿元,同比+20.85%。

其中,复星医药与德国拜恩泰科合作的mRNA 新冠疫苗复必泰上半年实现收入超5亿元 。

该疫苗截至8月20日,于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分别累计接种 431.4万剂、8.7万剂,共计接种440.1万剂。

目前,复必泰于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

不仅如此,国内新冠疫苗研发企业多选择“两条腿”走路。比如,

复星医药与德国BioNtech除了合作将其mRNA疫苗BNT162b2推向香港、澳门市场外,还合作对另一款新冠疫苗BNT162b1进行临床试验。BNT162b1与2的区别是分别插入了RBD或S蛋白作为抗原。

西藏药业不仅通过与国内的斯微生物合作其获得mRNA新冠疫苗(目前尚处于1期临床)的全球独家开发、注册、生产、使用及商业化权利;同时也在引进俄罗斯研发的腺病毒新冠疫苗(目前在俄罗斯处于商业化销售阶段)。
康泰生物与阿斯利康签署中国内地市场独家授权合作框架协议,为阿斯利康生产其新冠疫苗(该疫苗已在多个国家获得紧急授权);同时,康泰生物自己研发的新冠疫苗(Vero细胞)已获得临床试验批件。

在当下新冠疫苗仍然是全球紧缺资源的情况下,目前国内新冠疫苗产能逐步提升,根据各家公司2021年度半年报,新冠疫苗业绩放量迅速,未来可期。

需求方面,国内的接种率已超过半数,未来可重点关注加强针的接种,但放眼全球,需求的缺口仍十分巨大:
WHO在8月初发布的数据表明,截至8月4日,高收入国家疫苗接种率达51.15%,而低收入国家疫苗接种率仅1.36%。

因此,提高产能并加速布局海外市场,或许便是未来国内疫苗企业掌握财富密码的关键。

第三剂加强针!新冠红利再创新高?

德尔塔病毒入侵,打破了相对平静的疫情防控局面。新变种拉姆达的全球肆虐,更让人焦虑。

与此同时,国内国际开始探讨第三针疫苗或者疫苗加强针的必要性。这使得新冠疫苗生产厂家之间的激烈竞争再次摆到台前。

目前,美国FDA宣布扩展辉瑞/BioNTech、Moderna旗下两款mRNA新冠疫苗紧急使用授权(EUA),允许对特定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接种第三剂增强疫苗。
第三剂的许可,给日趋火热的新冠疫苗市场带来新的增量市场。

8月5日,Moderna在发布Q2财报时表示,接种2剂新冠疫苗6个月后,仍然对于新冠病毒具有高保护作用。但同时,该公司认为,今年秋天可能需要第三剂,因为德尔塔变种的广泛传播以及公共卫生措施的放松可能会导致突破性感染的比例更高。

阿斯利康正在迅速推进AZD2816的2/3期关键试验,这是一种针对Covid-19 Beta变体进行优化的增强疫苗,用以减缓其原始新冠疫苗Vaxzevria在美国市场所受到的打击。

现在中国最早一批接种疫苗的人也已超过6个月。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介绍:“现在还没有足够证据显示需要对全人群都进行第三剂的疫苗接种。”

基于目前病毒变种对于人群的威胁性,或许,中国的第三针也不远了。

未来,第三针的推广将带来又一波增量空间!

总之,在当下新冠疫苗仍然是全球紧缺资源的情况下,至少本年度新冠疫苗将仍然处于利好状态,尤其是对于那些走在行业前列的企业来说。

未来的疫苗之战也将会上演的更加激烈!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