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双通道政策落地!DTP业务爆发前夜,处方流转平台价值凸显
发布时间: 2021-05-13     来源: 健识局

被社会热议几个月的创新药物“进院难”终于有了解决方案,医药零售终端将有望接棒,成为创新药的销售主力。

5月1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将零售药店正式纳入谈判药品供应保障范围,以提高谈判药品可及性。“双通道”从此将和“两票制”、“集采”一样,成为中国医药行业今后都绕不开的一个词。

“双通道”指的是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满足谈判药品供应的使用需求,并同步纳入医保支付的机制。

根据《意见》的工作部署,各地医保部门应该将资质合规、管理规范、信誉良好、布局合理,并且满足对所售药品已实现电子追溯等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双通道”管理,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华波表示,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医保药品的供应保障范围,并实行与医疗机构统一的支付政策。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秘书长、青岛易复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光磊表示:“《指导意见》首次对‘双通道’这种形式进行了完善和梳理,而且强调定点零售药店要与医保信息平台、电子处方流转平台等对接,保证电子处方顺畅流转,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亮点。”

随着2021年医保谈判药品落地,医保支付标准在各销售终端统一,医疗机构若能真正将慢病诊疗的工作转移到院外,零售药店将能大量承接处方外流的工作。根据IQVIA的研究显示,2020年中国处方药市场可能达1.21万亿,其中医院处方流出量为32%,总金额为3925亿。

“双通道”一旦跑顺畅了,处方流出量将会进一步扩大,这正是零售渠道的最大机会。

01
双通道缓解购药难
处方真实性成关键


对于谈判的创新药物“进院难”问题,其实国家医保局一直在努力。

通过对全国1400多家医院的监测。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介绍:2020年医院配备谈判抗癌药的平均品种数比2019年增加了约15%。17种抗癌药在医院的配备量有大幅增长。卫健委明确要求,不能以费用总控、药占比等理由来影响谈判药品的使用。

但是在老百姓层面,缺药的感受还是很强烈。每年12月,各大央媒反复播放“灵魂砍价”的内容,宣传到位几乎尽人皆知。但患者到了医院,却买不到这些创新药,心理落差之大可想而知。

对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昊向健识局表示:“单个患者就医体验被舆论无限放大,在客观上造成了部分药品进院达不到群众预期的现象。”

“双通道”政策恰好能解决医保谈判品种终端销售网点不足的尴尬。早在几年前,四川省和徐州市两地便开始了“双通道”的改革探索。

2019年8月,四川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完善国家谈判药品和部分高值药品支付管理有关政策的通知》,将2017年和2018年两次医保谈判的37个药品纳入单行支付管理。据四川省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副处长王怡波介绍,截至目前,全省提供医保谈判药品已达143种。

徐州市医保局则将56种抗肿瘤药物纳入专项机制保障范围,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分别在徐州已有14家、11家。截止目前,共1.76万人次享受高值药品待遇,统筹基金支付5.6亿元,实际报销比例为71.8%。

但是这样的“双通道”尝试,并非万无一失。马光磊指出:“原来的双通道是医院开出来了处方之后,患者拿着处方去医院医保办盖完章,再找药店拿药。但问题是,药店无法立刻核验处方的真实性。”

国家医保的改革遵循四大方向:真实性、合理性、经济性和便利性。其中真实性是医保局最关心的话题。如何保证患者在药店报销,不发生骗保等现象?国家医保局提出了“电子处方流转平台”的概念,同时强调引入智能监控,严厉打击骗保。马光磊认为:“这就要求进入双通道的零售药店,必须和医保的信息平台形成对接。”

这正是大批零售药店所一直期盼的事情,这将给零售市场带来政策利好,直接激活DTP药房的盈利模式。

02
零售药店布局DTP
处方流转平台价值显现


根据《DTP药房专题研究报告2021》数据,2020年DTP药房销售规模虽然比2015年翻了2.4倍,但总额只有190亿元。电子处方中心的理念无法落地,是制约DTP药房业务扩张的最大障碍。

易复诊一直在致力于建设处方流转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在甘肃、湖南两个省,以及其他的11个地级市铺开了处方流转平台。平台上药店数量则更多——易复诊目前已经与34个全国主流连锁药店完成了合作。

保证处方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正是易复诊处方流转平台的最大优势。

易复诊近期与沈阳市医保局的合作,就完全是处方流转平台上的“双通道”模式。也就是说,医院开出的处方必须进入电子处方中心,通过电子处方中心的核验,患者才能在零售药店进行报销,实现直接在线支付。

在易复诊的平台上,谈判药物占据了相当比例。马光磊估算,包括沈阳医保局、梧州医保局、青岛医保局的合作在内, 2020年差不多有1亿的交易额涉及统筹药品流转结算。

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提供的一项数据显示,近两年上市的创新药,DTP药房的销售占比可达90%以上。相比于医疗机构的“进院难”,DTP药房从创新药获批上市到开出首张处方的时间已经缩短至1到2个月。

这又诞生另一个问题:在医保谈判价格压低的背景下,DTP药房是否有进一步扩张的动力?

马光磊认为:“现在药店的确在分化,随着处方药进入薄利时代,为患者持续提供慢病服务已经成为必然。所以要参与处方药的专业营销,DTP药房必然要接受合理的空间。”

不过,各家连锁药店依然会积极布局DTP药房。据健识局不完全统计,2019年国大药房DTP药房的门店数量就已达到306家,而华润集团旗下“医保全新”的DTP药房陆续布局150家,就连互联网“新贵”妙手医生也在63个城市开设了200家DTP药房。

另据老百姓大药房2020年报显示,公司DTP药房业务收入达到10.7亿元,同比增长36%,远远超出公司营收同比增幅19.75%。

跑马圈地的时代,在纷纷抢滩掘金的DTP药房背后,易复诊这样的处方流转平台优势会很明显。而且,面对价格谈判中注射剂增多的情况,易复诊早就做过很多具体实现场景的探索, “如何确保注射剂在运输过程不直接接触患者,以及拿回医院后确保全流程可控,这方面我们此前就做了很多工作。对于针剂,易复诊通过处方平台,实现现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三流独立和三流统一。”

做好处方流转平台的建设,这是目前易复诊迎接零售药房大扩容所要做好的首要工作,让老百姓更好地获取处方、应用处方,零售行业以及背后的支持机构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