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经结束。过去一年,创新药领域的授权合作在全球领域均较为活跃。尤其在中国,新药引进(license-in)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同时一批由中国本土公司自主研发的项目也成功实现对外授权(license-out)。而后者更具意义。License-out刷新记录,助力中国创新药推向全球在中国创新药萌芽初期,已有个别“license-out”案例。自2018年以来,随着一批中国本土创新药企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自主研发创新药被全球其他公司认可,从而达成授权合作。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2019年,中国至少有十几款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或在研产品实现对外授权,涉及恒瑞医药、和黄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复宏汉霖等多家公司。而刚刚过去的2020年,更是刷新了这一模式的历史记录。大家能够看到,不同研发阶段、不同模式的产品或技术的对外授权合作不断涌现。以下仅列举2020年发生的一部分较受关注的中国本土企业对外授权合作案例(不完全统计),供读者参阅。引进方:礼来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
2020年11月,万春医药宣布,其子公司Seed Therapeutics(简称万春Seed)近日与礼来公司签订开展研究合作和授权协议,共同研究开发一类通过靶向蛋白降解(TPD)而发挥治疗作用的新化学实体(NCE)。这项合作里程碑付款总金额达7.9亿美元,其中首付款1000万美元。万春Seed专注于独特分子胶(Molecule Glue)研发,这类产品旨在靶向降解致病蛋白。该公司研发团队由泛素化靶向蛋白质降解系统的发现者、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Avram Hershko博士和万春医药首席执行官黄岚博士领衔。在研产品:靶向EGFR和4-1BB的双特异性抗体HLX352020年11月,复宏汉霖宣布与Binacea Pharma签订许可和共同开发协议,将公司研发的一款双特异性抗体HLX35的中国海外权益授权给后者。HLX35是由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一款双特异性抗体,针对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4-1BB(即CD137)两个靶点,拟开发治疗结直肠癌和头颈部肿瘤及其他实体肿瘤治疗领域。HLX35尚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在研产品:PD-L1/TGF-β RII抗体SHR-17012020年11月,恒瑞医药宣布,韩国DONG-A ST公司获得恒瑞医药抗肿瘤在研药品SHR-1701在韩国的独家临床开发、生产和市场销售的权利,被许可进行研发和销售SHR-1701用于所有人类疾病。SHR-1701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一款PD-L1/TGF-β RII抗体,能同时靶向PD-L1通路和TGF-β通路,有望唤醒和恢复机体的抗肿瘤反应,起到控制肿瘤生长的效果。该在研药物已在中国启动多项临床研究。在研产品:Bcl-2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FCN-33810月,复星医药宣布其子公司复创医药授予礼来公司在全球除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地区以外所有区域就前者研发的Bcl-2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FCN-338开展独家研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许可等许可权利。FCN-338是B细胞淋巴瘤-2(Bcl-2)的选择性抑制剂,拟开发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Bcl-2蛋白家族在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正常过程。礼来公司计划在美国启动1期试验,同时还将从FCN-338与LOXO-305的联用入手,探索FCN-338与其管线内产品联用的潜力。2020年9月28日,恒瑞医药与韩国HLB Life Science 达成协议,以1.057亿美元总额将其抗癌药马来酸吡咯替尼片有偿许可给后者,同时获得后者的销售分成。HLB Life Science将获得吡咯替尼在韩国的独家临床开发、注册和市场销售的权利以及生产选择权(不含原料药生产权利)。吡咯替尼是恒瑞自主研发的一款口服EGFR/HER2/HER4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于2018年8月凭借2期临床研究获批上市。2020年7月,吡咯替尼修订说明书的补充申请获批,其联合卡培他滨,适用于治疗HER2阳性、接受过曲妥珠单抗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适应症转为完全批准。目前该产品正在进行涵盖乳腺癌、肺癌、胆道癌等多个瘤种的多项临床研究。2020年9月,天境生物授予艾伯维在大中华区以外国家及地区开发和商业化其新型CD47单克隆抗体lemzoparlimab的许可权。根据新闻稿,lemzoparlimab通过独特的抗原结合表位,在保留强有力的与肿瘤细胞结合能力的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与正常红细胞结合,且不产生血凝作用,该药物拟被开发用于治疗多种癌症。2020年8月,信达生物与礼来公司宣布扩大关于信迪利单抗的战略合作。信迪利单抗是信达生物和礼来在中国共同合作研发的抗PD-1单克隆抗体,已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根据协议,信达生物将授予礼来信迪利单抗在中国以外地区的独家许可,礼来将致力于将信迪利单抗推向北美、欧洲及其他地区。引进方:赛诺菲巴斯德(Sanofi Pasteur)2020年7月底,万泰生物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万泰沧海生物授予赛诺菲(Sanofi)旗下赛诺菲巴斯德在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其新型轮状病毒疫苗。根据新闻稿,这是一款全新的轮状病毒重组蛋白疫苗,可在动物体内诱导出针对多种血清型轮状病毒的高滴度广谱保护抗体,主要用于预防A型轮状病毒引起的儿童腹泻。2020年7月,豪森药业宣布授予EQRx公司排他性许可,在中国境外开发、生产和商业化其阿美替尼。阿美替尼是豪森药业自主研发的一款第三代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该药物已在中国获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它是首个获批上市的中国本土第三代EGFR-TKI。2020年6月,加科思药业和艾伯维宣布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和商业化作用于癌细胞和免疫细胞关键靶点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抑制剂。SHP2是细胞中RAS/MAPK通路的重要信号调节分子,许多致癌的基因突变都是依赖SHP2的活性来促进肿瘤生长。同时SHP2还是控制细胞因子产生及免疫细胞反应的重要调控因子。加科思拥有两个专门用于抑制SHP2活性的口服小分子药物JAB-3068和JAB-3312。根据协议约定,艾伯维将获得SHP2项目的独家许可权。加科思将继续开展JAB-3068和JAB-3312的早期全球临床研究,直到艾伯维开始开展全球的开发和商业化,相关研发费用由艾伯维承担。2020年5月,君实生物与礼来公司签署《研发合作和许可协议》,双方将合作研发及商业化SARS-CoV-2中和抗体JS016。JS016是一款重组全人源单克隆中和抗体,特异性结合SARS-CoV-2表面刺突蛋白受体结构域,并能有效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ACE2的结合。根据协议,礼来公司将获得JS016在大中华地区外的独家研发、生产和销售许可。此笔交易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高达2.55亿美元。2020年4月,恒瑞医药与韩国 CrystalGenomics公司就卡瑞利珠单抗达成协议。卡瑞利珠单抗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并具有知识产权的人源化PD-1单克隆抗体,已在中国获批四个适应症,涵盖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晚期肝细胞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食管鳞癌,这四个适应症已全部被纳入2020年中国国家医保目录。根据协议,CrystalGenomics公司将获得卡瑞利珠单抗在韩国的独家临床开发、注册和市场销售的权利。
根据凌科药业官网资料,该公司于2020年4月成功完成一项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的海外授权许可,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近两亿美元及两位数(百分比)的潜在销售提成,这在中国临床前新药对外授权案例中并不多见。凌科药业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开发肿瘤、免疫和炎症等治疗领域的创新药。(推荐阅读:凌科药业CEO万昭奎博士:站在中国新药开发的风口,初创公司如何乘风破浪?)
引进方:EyePoint Pharmaceuticals2020年2月,贝达药业控股子公司Equinox Sciences与美国EyePoint公司就vorolanib(CM082)签署许可协议。Vorolanib是针对VEGFR和PDGFR靶点的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抑制剂。根据协议,EyePoint将获得独家授权以局部注射方式开发vorolanib来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部疾病。EyePoint公司将负责新治疗方案EYP-1901的开发和大中华区域外的全球商业化,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静脉阻塞。EYP-1901是将vorolanib和Bioerodable Durasert™技术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治疗方案。Bioerodable Durasert™技术是一种可注射、缓释的玻璃体内给药系统,有效期可达6个月。
多样化模式,加速产品造福病患除了上述列举的合作案例,2020年还有多家中国公司的产品实现商业化授权,例如:基石药业已授予辉瑞(Pfizer)在中国独家负责舒格利单抗的商业化;百奥泰生物授权Pharmapark在俄罗斯等国家商业化其戈利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并授予Biomm公司在巴西市场销售其BAT1706(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等等。从以上这些对外授权合作案例可以看出,2020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企业对外授权呈现出多样性。其中,既有已获批产品,临床阶段项目,也有一些临床前项目,甚至还包括一些创新前沿专利技术。不过从治疗领域来看,这些授权项目大多聚焦于癌症这一存在重大临床需求的领域。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授权合作的方式,共同推进产品开发及临床研究,能够发挥协同效应,加速产品的研究、临床开发以及商业化,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亚盛医药传来好消息。该公司合作伙伴UNITY Biotechnology的在研药物UBX1325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1期临床研究在美国完成首例患者给药。由于该药物为亚盛医药授权UNITY公司用于抗衰老领域药物开发的在研化合物Bcl-xL抑制剂BM-962。因此,该临床进展已触发此前双方达成的授权许可协议的里程碑付款。可见,这种授权合作方式已为一些创新生物医药公司带来了实际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