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2021年药品国采与地采的“玩法”:500品种与50品种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20-12-14     来源: 医药云端工作室

临近年关,企业很焦虑。

近日,笔者在一个小型会议上,遇到了很多的企业朋友,很多人无不心事重重,对明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可能会引发部分品种的量价齐跌有些悲观。还有一些同行,对明年可能出台的政策仍然觉得有些模糊或者看不懂。

从2018年的4+7到2020年的第三批第四轮,国家层面,基本上已经紧紧切中了药品招标采购体制的重要抓手,开始触碰、逐步解决药品药价虚高的核心问题与关键问题。

但毕竟医保局组建不过才两年多,对药品集采的认识仍然处于一个逐步完善的阶段。笔者理解4+7当时发力有些过猛的原因,其实就像新手开车踩油门踩刹车需要时间磨合是一样的道理。

但随着当时对企业的成本探测、多频次到福建等地的密集调研、组织各方面座谈交流,医保局对国家集采至少有了三个方面的清醒认知,一是价格底线,二是供应保障,三是市场格局。因此,从4+7扩围开始,一直是带有纠正的姿态进行缓缓调整。

集采的根本原因是要挖掘药品真实价格,继而形成真实的医保支付标准。

三批四轮国采后,采购范围主要以化药为主,聚焦在抗感染领域21个、心血管领域20个、神经系统19个、抗肿瘤药品11个,从剂型来看,口服制剂为主,注射剂次之。这些采购的领域与范围,虽然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一致性评价的进度及临床用药需求,但时间不等人,作为三医联动的主要抓手,药品采购整体推进仍然处于点面结合不够的现状。

虽然国采四轮下来,降幅着实惊人,根据官方数据,仅第三批药品集采全国大概就能节省539亿,按照老百姓个人支付40%来算,大概能节省216亿。但从整体来看,仅依托国采,恐怕时间等各方面,都来不及。这才有了今年7月,500个品种的出现。

今年,国家有关方面,多次组织大大小小的会议,就国采下一步的品种方面,反复进行讨论交流。之前流传中成药、生物类似药将快速进入四批国采,而截止到今天,云南省等地已经陆续开始报量,但第四次国采初步报量清单(国采四批目录没有正式公布)仍不涉及胰岛素、生物类似药和中成药等品类,也并非所有符合过评2家以上的品种都参加本次集采。

1、胰岛素。

该产品虽然每年接近20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并且在武汉集团采购、吉林省级采购已经操盘过,但这次没有进入,相信对这个规模有望在10年内达到千亿级别的生物药品,有关方面仍然是处于谨慎考虑的阶段。

2、中成药。

现有的国家带量采购方案,更属于一种量身打造的化药集采方案,而中成药分类较为复杂,单纯的用化药标准去采购中成药,预计争议不会少。虽然有福建十标将部分中成药合并类项打包招标,但这毕竟属于个例中的个例。

3、集采率。

国家有关部门所提的三家过评即触动“应采尽采”,这是一种对国家范围的判断,但并不代表今天达到三家明天就一定会采。

根据医药云端刚刚出版的2020中国药品集采政策研究报告显示,4+7集采过评品种集采纳入率为86%,而第二批、第三批集采纳入率总体控制在57%左右。

过往的三批四轮,并不是所有品种都是黄金大品种,从采购结构上,笔者更愿意相信的是有的品种是采购主角,有的品种属于采购配角,“有主有次,分步推进”更符合现在国采组织部门的风格。就像打牌一样,手中有四个二两个王炸,也要缓缓而行。企业更多的是要考虑关注国家整体的疾病领域排名以及相应医保资金使用情况,把这些基础工作做细,其实比单纯的纠结500个品种要更实际。

简单聊完国采,再聊聊地采。

地采其实更纠结,2021年,将空前压力山大。

首先,500个品种中,据不完全统计,仍然有近150个左右的品种没有进行带量采购,同样,已经开展的省级带量采购,有将近160多个属于非500品种。

这样来看,2020年,地方带量采购依据的标准,更多的是考虑“500+地方实际”的采购需求,这样就造成了,地方带量采购,看似十分轰轰烈烈,但仔细一看,小而美的带量采购,看似一针见血,却无法快速实现点面结合。有的省只有10余个,还有的省只有几个,虽然有轰轰烈烈的省际采购联盟涌现,但品种数量仍然少得可怜。

而今年的地方带量采购,要不就是品种少降幅大,要不就是不停的征求意见。而江西之所以被点名表扬,是因为江西一方面动作相当的早(2018年的新省标方案直接不用,另起炉灶2019年再出新带量采购方案,两年开展两批),另一方面江西能准确把握政策要领,尽量在经济技术标方面进行创新做文章。

原计划的500个,其实只是一个参考依据,但没想到地方有地方的考虑,于是,这才有了50个省级最低带量采购的设限。习惯了给企业设置最低采购价的地方集采部门,没想到这次被上面给设置了最低采购数量,这压力,真不是一般的大。

2021,地方带量采购要做哪些品种的文章?判断,如下:


1、做基药文章。

明年基药调整势必会出一个结果,据不少同仁反映,基药大概率是下半年的事情,而根据1+X的要求,地方带量采购,拿基药新贵开刀,无疑是既保险又方向正确的事情。

2、做中成药文章。

四批国采不纳入中成药,不代表上层没有考虑,如果可行,由上层指导,地方委托一到两个省,或一到两个联盟,专题开展一次中成药带量采购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据传,之前北方某省,就已经有单独要对中成药开刀的打算。

3、做新旧交叉500个品种的文章。

2020的500个清单,已经快属于过去时,随着国采与地采的加快,2020版500个,会有相当一批的品种退出500个清单,而随着市场竞争的调整,又会有新的品种加入2021版500个的队伍中来。

2021年的500个,势必是呈现两代品种交叉、相关品类犬牙交错的态势。而这一进一退,无论从哪个方向去开展两代500品种的带量采购,都会保证方向的正确。

当然,省级,起步50个起。如果怎么算50个?一个省可以自己做足50个,也可以自己做20个,再交给省际联盟做30个,加起来,同样也是50个!还有一种做法,那就是允许省里地级市三家以上组团开展带量采购,省里做一部分,地级市做一部分,加起来凑够50,也能完成任务。

2020-2022这三年,对于药品集采来说,是异常关键的三年。

2020年,地方集中带量采购已经逐渐成势,未过评化药成为集采主流。但中成药以及呼声极高的生物类似药几乎还没有进入地方集中带量采购的视野。

但进入2021年,预计集采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集采包围圈将步步收拢,各地按照采购金额排序,覆盖前 80% 的药品(包括自费药),均会进入集采范围。

层层收紧,集采变化将越来越快,医药人要做的是在年底静心思考,多做几种可实操可落地的方案,加以应对。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