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新冠疫苗研发热之冷思考:我国疫苗事业到底发展到了哪一步?
发布时间: 2020-09-28     来源: E 药经理人

日前盖茨基金会发布的2020年《目标守卫者报告》给出了一项惊人的数据:2020年全球疫苗覆盖率正在跌落至1990年代的水平,也就是说,在疫情阴霾下的短短25周之内,全球疫苗覆盖率倒退了25年。

与之相对的则是新冠疫苗研发的竞速与热潮。

“全球已有超过30种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有9种新冠疫苗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这是九月初,世卫组织在其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上披露的最新数据。

全球在临床前阶段的新冠疫苗已经远超百种,在进入临床阶段的疫苗中我国有11个,占到全球的31%,进入到临床三期的有4个,占全球总数的44%。“居于国际前列”,这是官方对于我国新冠疫苗研发的表述。

“如果我们仅仅是在新冠疫苗上热,而不能带来以疫苗国家战略重大的转变,这不是我们的成功。可能新冠疫苗热一阵,最后还会回到原来的状况。”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孟庆跃在日前举办的首届大湾区疫苗峰会上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01 “二类疫苗”的创新和普及仍然不足

我国自1978年起全面实施计划免疫,40多年来我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已从4种扩大到14种,可预防的传染病从6种扩大到15种。通过接种疫苗,麻疹等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李斌也对此表示肯定,“近年来,我国免疫规划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但自2007年国家免疫规划确定14个疫苗预防15个病种后,中国免疫规划疫苗数量已有超过十年未作添加。“比方说Hib疫苗,我已经呼吁了将近20年,现在整个世界唯独中国和泰国等极少数国家没有将它纳入免疫规划。”北京儿童医院教授杨永弘在上述会议中表示。

Hib疫苗其实早在1996年就引入了我国,杨永弘教授早在2008年在《儿科传染病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了中国儿童脑膜炎中1/3到近1/2的发病都是由Hib感染引起。只是二十多年来,Hib疫苗在我国一直属于二类疫苗,需完全自费使用,家长也对其认知不足,导致接种意愿普遍较低。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我国Hib疫苗接种率不足45%。

另一方面,我国现有免疫规划中单苗较多,随着疫苗种类的增加,接种针次不断增多也使得社会和管理成本的上升。对此,来自山东省疾控中心的主任医师徐爱强表示:“联合疫苗的免疫程序就非常的简单,而且免疫服务也非常的简便。联合疫苗是扩大疫苗价值和优化免疫策略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以儿童五联疫苗为例,这是一种包含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Hib疫苗的联合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和Hib引起的肺炎。因此联合疫苗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接种效率,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疫苗种类增多带来的矛盾。

除此之外,已经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儿童六联疫苗,在儿童五联疫苗预防的五种疾病基础上,增加了乙肝疫苗的组分,进一步提升了接种效率。但当下国内公共卫生体系发展的短板亟待完善,这也使得一些创新疫苗产品和技术的引进止步不前。

随着创新疫苗技术的不断发展,疫苗产品种类和可预防疾病数量的不断丰富,现有的免疫规划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当下人们的接种需要。因此,由中华预防医学会牵头、首届大湾区疫苗峰会峰会专家组发出了《加速疫苗创新,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的倡议。倡议提出,从升级免疫规划开始,扩及全周期、全人群的创新疫苗接种,再到强化特定人群的防护,是应对当前公众防疫挑战、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一环。

02 疫苗的创新并不仅是技术创新

事实上,目前世卫组织已经建议各国把Hib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流感疫苗以及肺炎球菌疫苗这五种二类疫苗纳入一类疫苗。除了免疫规划覆盖面不足之外,一些创新疫苗甚至还未引入中国。

以流感疫苗为例,目前国内的流感疫苗仍然以鸡胚疫苗为主,鸡胚疫苗对于鸡蛋等原材料的依赖性较高,生产周期较长。相较于国际上使用的基于细胞或基因重组技术活含佐剂的创新疫苗,鸡胚疫苗很难满足产能的及时扩容以应对需求的快速增加。

正如王辰院士所说,“疫苗从研发到生产、流通以及使用,都有很特殊的、科技的、社会的和政策的相关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必须加以关注和加以妥善解决的。”他特别以流感疫苗为例,提出在今年秋冬面临流感疫情和新冠这两类传染病疫情一旦出现交织存在的情况,加大疫苗接种以提升人群免疫力就变得更加急迫。

尽管加速引入创新产品,进而优化国家免疫策略,近年来已经在立法层面得到了确立,但仍然需要机制和体系的创新作保障。“其实在疫苗管理法当中,从机制上已经明确了有这样一个调整的法规相关要求,也为下一步疫苗免疫规划品种的调整奠定了法律的基础。”王庆华说道。

但什么样的疫苗能够纳入规划之中,实现免费接种?

在王庆华看来,因素很多,但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疾病的因素,例如疾病负担、发生率、住院率、死亡率等;二是疫苗的因素,例如产能是否足够、价格是否可承担,以及有效性、安全性等;三是能力,包括疫苗的接种能力、冷藏储运能力以及监测能力等等。

我国免疫规划制度下,将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免费,二类全自费。对此,孟庆跃质疑道;“这种有和无的设计,依据是什么?一类和二类一定要有这么清楚的界限吗?”

在孟庆跃看来,真正的创新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要动到制度和机制。“我们的新冠疫苗在世界中并不处于落后的位置,这在以前不可想象。这代表了我们在生物医学、生物科学方面的成就,但是在基础科学之外,例如社会学、法学、经济学方面,我仍然认为还有很大的研究(不足)。”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庆华认为,还要考虑国家的现实问题。未来随着疫苗品种不断增加,新疫苗引入市场,地方可以在这方面做有益的探索。

此次新冠疫情表明,老年人是疫情之下受灾最严重的群体。以能有效预防老年人因呼吸道疾病入院的流感疫苗为例,目前,仅北京、深圳等少数城市和地区将流感疫苗纳入了地方统筹范围。

“疫苗和一般的商品最大的不同是它是公共产品,一定要有共同的补助和共同的支持。公共政策最重要的是通过价格杠杆让老百姓用得上疫苗。”孟庆跃说,“有和无(补助),能不能变成都有,但有所不同”,他提出,可以考虑阶梯性补贴方案,实现疫苗经济政策的创新,激励供方和需方,并从更高的层面上,建立社会健康保险制度,把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从筹资上进行整合,从而带来预防和医疗服务的整合。

孟庆跃还表示,是否补助疫苗、补助哪类疫苗,应该从整个资源配置上进行考虑:不仅要比较疫苗之间的投入产出,也要比较疫苗和药品的投入和产出,疫苗的经济学评价应该纳入到卫生技术评价的体系中,成为国家分配资源、制定药品目录和技术目录工具的一部分。

因此,在新冠疫苗研发热潮之下,本届大湾区疫苗峰会成为了重新审视我国的疫苗战略及其背后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契机。该论坛由中华预防医学会、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赛诺菲巴斯德协办,围绕全球疫苗研发、审批、使用和管理的新进展、新策略及新实践等话题展开交流,旨在为推进创新疫苗造福公共健康积极探路。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