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刘志勇)10月1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8年)》。《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149.9万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其中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49.5万份,占比为33.1%。根据监测结果,《报告》对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用药、肿瘤用药、老年人用药进行了重点分析,并作出安全风险提示。
《报告》显示,2018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14岁以下儿童患者的报告占9.8%,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报告占27.7%。按药品给药途径统计,静脉注射给药占60%,口服给药占32.2%,其他注射给药占4.2%,其他给药途径占3.6%。化学药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报告数量最多的为抗感染药,其次是肿瘤用药;严重报告比例最高的为肿瘤用药,其次为免疫系统用药。
《报告》提示,抗感染药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严重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结核病药,严重报告中的全身性损害、免疫功能紊乱和感染、呼吸系统损害构成比明显升高。近年来,抗感染药报告比例持续下降,提示临床加强抗感染药使用管理等措施取得一定实效,但其严重不良反应风险仍需关注。
在心血管系统用药风险方面,《报告》提示,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是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血管活性药,严重报告排名前3位的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涉及口服制剂的报告比例较注射剂高出14个百分点,在该类药品口服制剂中,他汀类产品严重报告数量最多,不排除其中存在不合理、不规范使用情况。
《报告》指出,近年来,肿瘤用药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以15%左右的年均增速逐年增加,严重报告年均增速更高,肿瘤用药严重报告占总体严重报告的比例也逐年递增。肿瘤患者通常基础条件较差,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风险较高,医生和患者均应重视合理用药、适当预防、及时干预,尽量避免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影响治疗。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方面,严重报告所占比例高于整体水平;在药品分布上,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的构成比高于整体水平,提示老年患者受基础疾病较多、机体代谢水平较差以及用药情况复杂等因素影响,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更大。
关于举办四川省药品生产企业拟新任质量
各相关企业: 新修订的《中华人..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召开第七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两新联万家,党建助振兴”甘孜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新工委、省市..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