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解释了为何某些癌症对一种最有效的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没有反应。研究者表示,如今我们开发出了新型药物,其能够促进5-氟尿嘧啶有效治疗此前对疗法产生耐受的癌症,此外,本文研究结果还能帮助开发检测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耐受性的技术,从而降低患者接受不必要的化疗手段。
5-氟尿嘧啶是WHO推荐的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中的一种,其通常能用来治疗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但患者治疗后的获得性耐药性却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有高达一半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都对5-氟尿嘧啶产生了耐药性。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癌症对5-氟尿嘧啶产生耐药性的精确分子机制。研究者认为,5-氟尿嘧啶耐药性的产生与一种名为BOK的蛋白密切相关,BOK能与一种名为UMPS的酶类相结合,从而增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如果没有BOK,细胞就会在合成DNA上挣扎,从而无法有效增殖,相同的酶类则会将5-氟尿嘧啶转化成为癌症中的毒性形式,因此为了避免5-氟尿嘧啶的毒性效应,癌细胞就会关闭BOK的功能。
随后癌细胞会处于休眠状态并摄入少量毒性的5-氟尿嘧啶,这就会促进癌细胞在开始发生突变转变为恶性状态之前就在化疗状态下存活下去;研究者发现,对5-氟尿嘧啶疗法产生反应的患者机体中都存在BOK蛋白,而对化疗没有反应的患者机体中则没有该蛋白;如果没有BOK的存在,尝试将5-氟尿嘧啶作为有效的化疗手段似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最后研究者表示,在理解化疗耐受性发生背后的科学机理时,研究者似乎发现了癌症的“致命要害”,这对于后期开发新型抗癌药物或许意义重大。(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Rahul Srivastava, Zhipeng Cao, Christina Nedeva, et al. BCL-2 family protein BOK is a positive regulator of uridine metabolism in mammals, PNAS (2019) doi:10.1073/pnas.1904523116
关于召开第七届六次理事会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经研究,四川省医..“两新联万家,党建助振兴”甘孜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新工委、省市..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