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健康中国”一词刷屏,健康产业成为各方关注焦点,相关话题不断登上微博热门话题榜,累计阅读量高达数亿次。
这波热度的“引爆点”就是7月15日出台的三大重磅文件,分别是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下称《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下称《方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下称《行动》)。
有《意见》、有《方案》、有《行动》,三位一体,可以看作是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施工图和路线图。
这三大重磅文件点燃的不仅有行业话题度和关注度,还关系到资金流向和投资动向。
1
8万亿市场待掘金
三大文件出台后,健康产业相关概念股几乎全线飘红,在各板块中涨幅居前,资本市场追捧度可见一斑。
此前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曾提出,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2030年将达到16万亿元。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还提出,要将发展健康产业作为健康中国建设五大任务之一,并提出将健康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
此次三大文件的出台,毫无疑问,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增添强大政策助力。
有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医疗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分别为3.9万亿元、4.6万亿元和5.1万亿元。
若8万亿的目标顺利实现,则意味着,接下来仍有数万亿元的市场成长空间,拥有如此巨大的增量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8万亿规模什么概念呢?这个规模约占我国2018年GDP的近9%,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我国GDP规模约为90万亿元。
此次《意见》提出的两大总体目标尤应引起重视。
到2022年的目标为,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到2030年的目标为,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
不难预见,随着国人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的提高,公众对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的需求将更加广泛、多元化,健康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预计将越来越大,地位亦将愈发重要。
2
医药产业大有可为
健康产业大发展,医药产业大有可为。
这里有必要先谈一下健康产业的定义。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健康产业是指以医疗卫生和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为基础,以维护、改善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与健康直接或密切相关的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集合。
在整个健康产业中,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生产与销售流通为主的医药产业毫无疑问是 “主力军”,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家药监局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整体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17年,我国药品工业销售收入为2.53万亿元人民币,比1978年增长346倍;医疗器械工业销售收入为5527亿元人民币,是2011年的2.4倍。
针对如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单设一章进行论述,并明确指出,到2030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和诊疗装备国际市场份额大幅提高,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国产化率大幅提高,实现医药工业中高速发展和向中高端迈进,跨入世界制药强国行列。推进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升级,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市场集中度,形成一批跨国大型药品流通企业。
此次三大文件的出台,是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任务目标的细化和落实,对健康行业是重大利好,尤其有利于医药产业的发展。
《意见》明确,要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服务,加强医疗保障政策与健康服务的衔接,实现早诊早治早康复。
《意见》要求,要动员各方广泛参与。鼓励企业研发生产符合健康需求的产品,增加健康产品供给。
业内人士认为,健康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医药产业大有可为,尤其是创新药,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举个简单的例子,十几年前,自费疫苗在我国很少有人问津。现如今,定价数千元的进口宫颈癌疫苗却一针难求。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居民健康消费的巨大需求和强劲购买力。
这也从侧面说明,虽然前景广阔,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产业,无论规模,还是质量,抑或满意度,均有不小差距,产业亟待升级。
3
慢性病防治是行业“痛点”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防治是全球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国也不例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及生态环境、生活行为方式变化,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
数据显示,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成为制约我国居民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
此外,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49亿,占总人口的17.9%;65岁及以上人口约1.67亿,占总人口的11.9%。其中,近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
对此,《行动》明确表示,我国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这四类重大慢性病开展防治行动。
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目前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心病患者1100万,是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行动》指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不仅能够预防或推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能够和药物治疗协同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
“在定位上,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在策略上,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在主体上,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在行动上,努力从宣传倡导向全民参与、个人行动的转变。”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在谈到此次健康中国行动的特点时表示。
分析人士认为,健康中国行动系列文件的出台,意味着我国正朝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健康理念迈进。关口前移意味着,未来,国家在包括慢性病在内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领域的投入,将有可能超过疾病治疗领域的投入,值得行业密切关注。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健康无价,但健康服务有价值。健康产业有机遇,更有挑战,接下来如何演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于相关收费标准的公示
根据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关于召开会长办公会的通知
各会长、副会长单位: 根据四川..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组织召开
2025版《中国药典》将于2025年10月..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召开第七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两新联万家,党建助振兴”甘孜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新工委、省市..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