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信达PD-1单抗——信迪单抗撤申请一事在朋友圈传得沸沸扬扬。目前已官方证实,信达生物确实在与CDE进行过多轮沟通后,主动撤回其信迪单抗的上市申请,补充材料后将再次提交。
不过这也能看出来,业界对于国产PD-1/PD-L1药物的密切关注,一点点风吹草动能引发业界燎原大火般的热议。
PD-1/PD-L1药物风正强
PD-1/PD-L1抑制性免疫信号通过促进淋巴结抗原特异性T细胞凋亡和减少调节性T细胞凋亡实现。代表药物有pembrolizumab (Keytruda)、nivolumab (Opdivo)、atezolizumab (Tecentriq)、Avelumab (Bavencio)、Durvalumab (Imfinzi)。
当前,PD-1/PD-L1免疫治疗领域竞争异常激烈,据外媒报道,PD-1/PD-L1抗癌免疫疗法市场峰值高达350亿美元。此前新康界曾发布的预测|未来五年最畅销的抗肿瘤药物TOP10一文中依据最新肿瘤药物销量预测,未来五年里Opdivo和Keytruda总销售额将分别达到433、413亿美元,位列最畅销抗肿瘤药物的第二和第三名。
未来5年最畅销的抗肿瘤药物TOP10 (亿美元)
目前,默沙东(MSD)、百时美施贵宝(BMS)、阿斯利康(AZ)、罗氏(Roche)均在火速推进各自的临床项目。全球共有5款PD-1/PD-L1药物上市,其中,MSD的Keytruda与BMS的Opdivo在2014年先后获批,罗氏的Tecentriq于2016年上市,2017年上市了辉瑞与MSD的Bavencio和阿斯利康的Imfinzi,不过这5款药物目前还未在中国上市, Opdivo和 Keytruda均已在中国提交了上市申请。新康界预计,Opdivo有望在今年上半年获得CFDA批准进入中国市场。
全球已上市PD-1/PD-L1药物
(资料来源:CPHI制药在线,统计时间截至2018.3.26)
国内药企的机遇与挑战
根据中康CMH的数据,我国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的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16年的市场规模达到1293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11.4%。同时,由于我国癌症早期筛查的意识和普及度较低,癌症确诊病例中晚期患者的比例比发达国家要高很多,加上巨大的人口基数,使得针对晚期癌症特效的免疫治疗在国内市场潜力十分巨大。据德意志银行预测,PD-1/PD-L1在中国的市场总量(治疗所有癌症)在2025年将达到250亿元。
国外原研药尚未上市,国内需求巨大且未被满足,这给国内PD-1/PD-L1药物的研发企业带来了莫大的机遇与挑战。3月28日,在广药集团主办的“‘慧聚创新 健康领航’2018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分论坛”上,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专家、嘉禾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沃森生物副总裁周新华在接受新康界记者采访时提到,研发抗体药物已经成为了全球药企的趋势,在任何一个单抗领域,包括PD-1/PD-L1药物,中国企业都是在和跨国药企竞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国药企要在竞争中谋出路,必须在质量可控的情况下,以降低研发成本为前提,做到同类最优。
国内PD-1/PD-L1药物研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借助后发优势和政策引导,已有多家企业参与研发竞争。据新康界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多达20家企业涉及PD-1/PD-L1靶点的药物研究,在研的PD-1单抗药多达11种,PD-L1单抗药多达5种。
PD-1/PD-L1单抗药物国内研发布局
资料来源:CFDA
目前,我国已提交PD-1/PD-L1药物上市申请的本土药企有两家,分别是信达生物的信迪单抗(代号:IBI308,申报适应症为霍奇金淋巴瘤)以及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代号:JS001,申报适应症为黑色素瘤)。Opdivo很快将敲开中国市场的大门,相信Opdivo的老对手Keytruda也不会落后太久。PD-1/PD-L1研发投入不菲,而研发过程中的风险难以预测,回报不见得能够达到预期。在内外双重压力之下,中国PD-1/PD-L1的研发企业如何进退,可以持续关注。
“两新联万家,党建助振兴”甘孜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新工委、省市..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