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美媒称中国提高生理幸福感面临挑战 医改迫在眉睫
发布时间: 2015-07-13     来源:

 近年来,中国政府把医疗卫生支出占 GDP 的比例从 2004 年的 4.7% 提升至 2013 年的 5.6%,并建起数千家医疗机构。但并非所有民众都感受到这一变化带来的益处。在构成幸福的 5 个重要因素中,在生理幸福感 (身体健康) 方面,包括老年人、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居民在内的群体仍处于弱势。构成幸福的其他 4 个重要因素包括个人财务安全、社会关系、社区联系、每日目标。

盖洛普与健康之路国际医疗公司从全球搜集数据,评估人们对这 5 个因素的感受。2014 年,21% 的中国人有着很强的生理幸福感,低于当年的全球数值 (24%)。只有 5% 的中国人在这方面感到痛苦,不到全球 11% 比例的一半,远没韩国人 (20%) 和日本人 (19%) 那么痛苦。

中国经济崛起及随之而来的贫困人口减少,大大改善了居民医疗条件。根据盖洛普调查,2007 年至 2013 年,对社区医疗质量感到满意的中国居民比例从 56% 上升到 65%。因健康问题而无法从事本年龄段正常工作的人口比例从 2007 年的 24% 下降至 2008 年的 15%,且此后一直保持在 13% 至 17%。

但中国各地情况差别很大,主要受到年龄和收入影响。尽管 21% 的中国人生理幸福感强烈,但 55 岁以上的比例仅为 11%,与 15 岁至 34 岁的人群 (29%) 形成鲜明对比。收入在平均水平或之上的居民获得强烈生理幸福感的比例是低收入群体的两倍。与欠发达的西南省份相比,在经济更具活力的东部及北部地区,生理幸福感强烈的居民比例更高。

针对生理幸福感差的居民,中国已取得巨大进步。决策者正加大力度,不断提高国民的幸福感。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