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在我国中医药行业中有重要影响,现在已经成为仅次于人参的中药材大品种,也是血栓通、血塞通、云南白药、复方丹参片/滴丸等中药大品种的主要原料,据统计,目前我国以三七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多达400多个,批准文号3200个,涉及生产厂家1300家,中成药药用加上中药饮片和三七粉等用途,年需求量1万吨左右。其产区分布范围仅集中在中国西南部海拔1200-2200米,北回归线附近地区,传统上以云南文山、广西靖西等地为主要种植区。种植周期为3年,技术要求高,每亩投入高达5.5万元以上,且地块种植后30年内不宜重茬,具备名贵中药材的特性,也是游资和药商炒作的题材品种之一。据统计,解放后三七产业经历了3次大起大落的涨跌周期,本轮涨价自2009年开始,三七120头从100元/公斤开始上涨,在2013年8月份达到最高800元/公斤,然后进入价格下滑管道,目前价格仅为每公斤120余元,低于成本价。
三七价格波动原因分析
连续5年的高价位运行,直接导致了药材商和种植户扩大种植面积,再加上终端药厂也不断自建基地,目前仅文山州三七种植面积就有38万亩,全国种植面积超过80万亩,2013年产量1.8万吨左右,2014年产量约为2.5-3.0万吨,2015年供应在3万吨以上,远远大于需求。
准入门槛低、家种中药材的特性是了其价格波动的内因,人为因素、游资操盘是导致价格走低的主因。疯狂种植,无序发展,助推了此轮降价,据统计,自2012已出现供大于求,但当时产需矛盾并不突出,云南文山州及周边和广西部分地区仍盲目扩种;一直以来,种植户和药企在三七产业链上密切合作,但此轮高价打破了这种关系,种植户屯货惜售,原料涨价过高,药厂纷纷自建基地,以保供应,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市场供应;在需求端,国际市场需求量有限,国内市场仍以药用为主,需求弹性较小,产地政府也一直想把三七纳入新食品原料目录,但进展缓慢,虽然近几年三七粉销量增幅较快,但仍无法消耗过高产能。
产业发展建议
据统计80%的三七茎叶未能开发利用,推动三七、三七茎叶和花进入新食品原料目录,扩大消费量和消费频率,提高三七综合利用价值;实施标准化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强三七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完善质量评价和市场收益体系,从源头上控制和提高三七产品质量,使产品的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标准,为三七国际、国内市场推广和注册提供支撑和服务,重点关注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控制和检测标准体系,建立以有效成分含量和安全性为指标的价格体系,体现优质优价;搭建高层次合作交流平台,可利用商会信息和企业资源优势,与国际国内知名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育三七市场,探讨建立三七产业基金,利用基金蓄水池的作用,将三七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控制在合理的利润价值水平,促进三七产业合理有序发展。在品牌推广上,可借助商会的绿色中药、诚信体系建设等资源,亦可对接商会膳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提取物分会、中药饮片分会和中成药分会等力量,获取支持和服务。
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