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FDA指南草案三连发!力顶细胞与基因疗法
发布时间: 2025-09-28     来源: 药时代

大胆思考,同时保持科学严谨。

探索能够保护专利权益的新型数据共享机制。

共同推动突破性疗法,造福全球患者。

在最近一次的FDA公众听证会上,FDA CBER治疗产品办公室(OTP)代理主任VijayKumar博士在展望细胞与基因治疗(CGT)领域未来发展时,作出了如上三个期待。

Kumar指出,在过去十年中,CGT领域发展迅速。目前,FDA已经批准了46个CGT产品,并有约3600个活跃的IND。但不容忽视的是,因制造复杂性、成本、部分罕见病患者的异质性等原因,整个CGT领域的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

基于会议讨论,FDA在会后短短几天内(即昨日)接连发布三份指南草案,意在简化针对小患者群体的新型CGT产品开发,同时为再生疗法的加速审批及药品上市后监测提供进一步指导。

针对小群体CGT产品的临床试验创新设计

“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2021年12月初,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张劲妮的这句话在网上刷屏。

事实上,近年来,在政策引领下,全球对罕见病关注度已经显著提升。一个数据是,2024年,共有481款药物获得FDA的孤儿药认证(Orphan Drug Designation, ODD)。而将时间倒转至上世纪九十年代,获得这一认定的产品数量每年仅七八十款。

这种显著的增长趋势与近年来FDA对孤儿药的关注和投入密切相关。比如,因考虑到可能影响研发者对罕见病药物的研发热情,《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法案)中便规定将不纳入仅被批准用于治疗一种罕见疾病或病症的孤儿药。

目前,虽FDA正经历领导层变动和机构大变革,但对罕见病药物的开发仍持有积极的支持态度。前段时间,FDA正式推出“罕见病证据原则”(Rare Disease Evidence Principles, RDEP)加速审评通道,旨在提升针对超罕见遗传病疗法的审评效率。

但在现实中,就罕见病治疗产品开发而言,由于患者群体规模小导致支持监管决策的数据有限、自然病史认知匮乏、分子致病机制理解不全面以及分子和表型异质性等原因,这类药物的开发仍面临不小挑战。

当药企研发的是一款罕见病CGT疗法时,这一挑战将进一步加剧。FDA指南草案指出,因靶向性特点(通常直接校正或修饰致病变异基因),CGT产品在罕见病治疗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可实现个体化方案定制。但因独特的生产工艺考量及支持药理学/毒理学特征的非临床证据生成,开发难度也进一步升级。

FDA最新的这份指南草案,为的便是在CGT产品研发早期阶段规划创新临床试验设计,从而优化数据质量,并最大限度利用研发过程中收集的每个数据。该草案重申了FDA多年来一直在部署的指南,指出将重点关注六种不同类型的试验设计:

1)单臂试验:通常适用于“所有患者均呈现进行性恶化”的疾病。且要选择客观测量、不依赖于受试者主观努力的终点指标。

2)疾病进展模型:通过量化疾病自然史轨迹构建参照框架,用以评估新疗法的疗效。

3)外部对照研究:采用未接受新疗法患者的历史数据或真实世界数据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4)适应性试验设计:通过前瞻性方案预设,允许在试验期间根据中期数据对试验参数进行修改。

5)贝叶斯试验设计:在特定罕见病场景下,可借助既有对照数据补充并行对照组,从而减少总体样本量要求。

6)具有主方案的试验:采用共享对照组的统一框架,实现多种疗法同步验证。

指南中强调,虽然这些设计可能并非适用于每一种针对小群体的新CGT疗法,但FDA明确表示,其意图在于“在加速药物研发的同时,生成证明有效性所需的关键证据”。

再生医学疗法加速审评计划

2025年,我国首款干细胞治疗药品——艾米迈托赛注射液获NMPA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14岁以上消化道受累为主的激素治疗失败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标志着我国在干细胞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从疗法分类来看,干细胞治疗药品属于再生医学疗法的一部分,与其同归属于这个疗法类别的还有:细胞疗法、治疗性组织工程产品、人源细胞与组织产品,以及包含此类疗法或产品的组合产品。

再生医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在治疗重大疾病(尤其针对存在未满足医疗需求的患者)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次发布这份指南便是因为CBER已认识到再生医学疗法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在确认其安全有效后,尽快推动这些疗法获得上市许可并惠及重症患者。

FDA此次发布的这份指南草案与2019年旧版草案大体一致。本份指南生效后,2019年版本将失效。在新版指南草案中,FDA详细列举了有资格获得加速审评认定的产品类型范例,并进一步明确了开发商如何确保早期研发阶段产品的生产工艺与最终申报上市产品保持一致。

FDA在更新草案中指出,若利用早期临床试验数据作为支持上市申请的有效性证据,申办方应确保在早期临床开发阶段就对临床试验用药品实施适当的质控措施。

指南同时明确,如果开发商用于目标临床产品的生产工艺与用于生成初步临床证据产品的工艺存在差异,“那么该初步临床证据通常将不能支持”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的认定,而该认定可加速产品开发。

更新草案还纳入了“初步临床证据的假设性案例”,指出CBER认为足以证明产品有潜力解决未满足医疗需求的范例包括:一项单次给药的CRISPR基因疗法开放式标签首次人体研究,或为化疗难治性不可切除/转移性癌症患者设计的自体T细胞免疫疗法——该疗法“达到的客观缓解率需高于既往仅接受化疗治疗的历史数据”。

上市后研究指南草案

CGT产品的上市后研究至关重要。

这主要是因为CGT产品可能具有持久作用效应,且支持其上市批准的临床试验受试者数量通常有限。开展上市后监测可进一步收集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为产品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指导,并为后续监管决策提供依据。

另外,目前很多CGT产品可能都是通过加速审批途径上市的。上市后,仍需验证性研究以进一步确认其真正的临床获益。

FDA发布本份指南旨在探讨CGT产品获批后安全性及有效性数据的收集方法与路径。指南草案中指出,目前可通过电子健康记录、医保理赔数据和登记系统获取患者使用后数据。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