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全球首个!赛诺菲 BTK 抑制剂在美国获批上市
发布时间: 2025-09-03     来源: 新浪医药

当地时间 8 月 29 日,赛诺菲宣布美国 FDA 已批准其 BTK 抑制剂 Wayrilz (Rilzabrutinib) 上市,用于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这也是全球首个获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 BTK 抑制剂。

Rilzabrutinib 是一款口服、可逆、共价 BTK 抑制剂,是赛诺菲 36.8 亿美元收购 Principia Biopharma 所获得。

2024 年 4 月,赛诺菲宣布,Rilzabrutinib 治疗持续性或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成年患者的 III 期 LUNA 3 研究达到主要终点。同年 12 月 8 日, 该研究具体数据在 2024 年 ASH 会议上公布。

LUNA 3 研究是一项随机、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 III 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 Rilzabrutinib 对比安慰剂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持续性或慢性 ITP 成年和青少年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共入组 202 名受试者。

研究主要终点为产生持久血小板应答(即在没有挽救治疗的情况下,患者在 24 周双盲治疗期的最后 12 周中至少有 8 周血小板计数 ≥ 50000/μL)的比例。患者的基线血小板计数为 15000/μL(正常水平为 150000-450000/μL)。

结果显示,该研究达到主要终点。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 Rilzabrutinib 治疗的患者经历了以下变化:

第 25 周时,Rilzabrutinib 组患者达到血小板持久反应的比例更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Rilzabrutinib 组 23% 的患者 vs. 安慰剂组 0%;p<0.0001)。

首次血小板反应时间更快(Rilzabrutinib 组 36 天 vs. 安慰剂组未达到;p<0.0001)。

血小板反应持续时间更长(Rilzabrutinib 组最小二乘平均值为 7 周 vs. 安慰剂组 0.7 周)。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包括腹泻、恶心、头痛、腹痛和 COVID-19。

根据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评估问卷(一种用于测量 ITP 症状的临床工具),Rilzabrutinib 组患者报告九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指标总体提高了 10.6 分,而安慰剂组仅提高了 2.3 分。本分析结果为描述性分析,不具备统计学显著性。

除 ITP 适应症以外,赛诺菲也在探索 Rilzabrutinib 在其它免疫性疾病上的治疗潜力,包括慢性自发性荨麻疹、IgG4 相关性疾病等。
除了 Rilzabrutinib,赛诺菲管线中还有一款 BTK 抑制剂 Tolebrutinib 。Tolebrutinib 是一款具有脑渗透性和生物活性的 BTK 抑制剂,已于今年 3 月向 FDA 申报上市,用于治疗非复发性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

BTK 在免领域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众多跨国药企布局,研发机构不乏艾伯维、赛诺菲、诺华、礼来、阿斯利康、罗氏、吉利德等制药巨头。

伊布替尼(强生/艾伯维)是全球首个 BTK 抑制剂,属于不可逆抑制剂。作为第一代 BTK 抑制剂,伊布替尼虽然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但其存在的脱靶效应。除了移植物抗宿主病 (cGVHD) 外,该药并没有拓展至其它更广泛的自免适应症。

艾伯维开发的新型 BTK 抑制剂 Elsubrutinib(ABBV105),正在开展治疗红斑狼疮的 Ⅱ 期临床。同时,艾伯维还将 Elsubrutinib 和 JAK 抑制剂乌帕替尼组成了一款新型固定剂量复方制剂——ABBV-599,正在 Ⅱ 期临床中探索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

诺华的瑞米布替尼(Remibrutinib)是一款靶向 BTK 的第二代共价抑制剂。2025 年 2 月、3 月,该药先后在中国和美国递交了上市申请,首发适应症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并被纳入了优先审评,有望成为首个获批治疗 CSU 的 BTK。

此外,吉利德/小野制药的替拉鲁替尼,正在开展治疗天疱疮的 Ⅲ 期临床;罗氏的 Fenebrutinib,正在开展治疗多发性硬化的 Ⅲ 期临床。此外,礼来的匹妥布替尼、阿斯利康的阿可替尼、渤健的 BIIB091 等正在开展针对不同自免适应症的 Ⅱ 期临床。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