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又一位巨头入场!吉利德豪掷3.5亿美金押注体内CAR-T
发布时间: 2025-08-29     来源: CPHI制药在线

8月21日,吉利德宣布,其旗下的Kite Pharma以3.5亿美元现金收购Interius BioTherapeutics。这是继阿斯利康以4.25亿美元收购EsoBiotec、艾伯维以21亿美元收购Capstan Therapeutics之后,今年在体内CAR-T疗法领域的又一起重要交易。

根据协议,Kite将以3.5亿美元现金收购Interius全部已发行股本,款项将在交易完成时一次性付清。这笔收购预计会使吉利德在2025年的GAAP和非GAAP每股收益减少0.23到0.25美元,不过,对吉利德来说,这样的短期财务影响看起来是可接受的,毕竟他们真正看重的是Interius的体内CAR-T平台可能带来的长期技术突破。 

一、从“体外”到“体内”,CAR-T迎来技术大升级

CAR-T细胞疗法在过去十年成就显著,但复杂的生产流程始终是扩大应用的绊脚石。传统方法得先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在实验室中进行基因改造,再回输人体。这个过程动不动就花几周时间,成本极高,导致CAR-T药物定价普遍在数十万美元。 

2025年第二季度,Kite的CAR-T产品Yescarta营收3.93亿美元,同比下滑5%;另一款产品Tecartus销售额为9200万美元,同比下降14%。吉利德坦言,这两款产品表现不佳主要是因为美国市场需求减弱。面对工业化更强、价格更低、更便捷的双抗和ADC药物,以及BMS的Breyanzi、强生/传奇生物的Carvykti等CAR-T产品的竞争,Kite必须寻找下一代颠覆性细胞治疗技术。收购Interius,正是其在体内CAR-T领域的关键落子。 

Interius的技术平台使用慢病毒载体,能够精准靶向体内的特定细胞,递送遗传物质,从而编程这些细胞、使其表达CAR。其先导候选药物INT2104采用单一病毒载体,可同时靶向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体内直接生成能追踪B细胞的CAR-T和CAR-NK细胞。这项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只需一次静脉注射,无需预处理化疗,也省去了复杂的细胞提取和体外处理流程,极大简化了整个治疗。

二、巨头纷纷入局,体内CAR-T已成热门赛道

Interius虽然2021年才成立,但在当年5月就完成了超额认购的76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Cormorant Asset Management、Fairmount Funds、贝恩资本生命科学、辉瑞风险投资等知名机构。 

目前,其主打项目INT2104已于2024年10月启动针对B细胞恶性肿瘤的1期临床。Interius的管线还不止于肿瘤,其临床前候选药物INT2106正在被开发为一种免疫系统重置疗法,用于治疗由自身抗体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第三个项目INT2108仍处于发现阶段,靶点和适应症尚未公布。这种平台的可扩展性,恰恰是大药企最看中的价值。 

Kite的执行副总裁Cindy Perettie表示:“体内疗法是前沿领域,具备颠覆性潜力,有望以更便捷、可扩展的方式改变治疗格局。”通过整合Interius的体内平台与Kite在细胞治疗研发与生产方面的能力,双方计划共同加速新一代疗法的开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至少6家跨国药企布局体内CAR-T。2023年,赛诺菲就透露有3个体内CAR-T项目处于临床前;2024年1月,艾伯维与Umoja达成合作,共同开发体内CAR-T,潜在总额达14.4亿美元;2月,安斯泰来与Kelonia签订协议,合作金额超8.75亿美元;11月,诺华宣布与Vyriad合作推进体内CAR-T。这些动向充分说明,整个行业,明显正在向体内转变。

三、短期承压,长期看好

这笔交易对吉利德的初期影响显而易见。3.5亿美元现金收购,虽要按惯例做些调整,但是一次性付清。

分析师对吉利德股票的一年平均目标价为124.15美元,预测区间为91至143美元,意味着潜在上涨空间约7.04%。不过,根据GuruFocus的GF价值估算,其一年公平价值为87.09美元,也提示可能存在24.91%的下行风险。 

Kite拥有庞大的授权治疗中心网络,擅长高效生产细胞治疗产品。在一月份的JP摩根医疗健康大会上,Kite执行副总裁Cindy Perettie曾表示,公司拥有行业最快的Yescarta生产周转时间,仅需14天。而体内疗法的优势在于能为患者提供更快速的治疗,这种技术升级有望帮助Kite保持在细胞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这并非吉利德在细胞治疗领域的首次收购。2017年,吉利德以120亿美元收购Kite Pharma,从而获得全球第二款靶向CD19的CAR-T产品Yescarta。之后,Kite逐步建立起全球最大的自主细胞治疗生产网络。2022年,Yescarta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11.6亿美元;2023年继续增长24%,实现15亿美元营收。 

根据2024年财报,CAR-T细胞疗法为吉利德共贡献19.73亿美元,同比增长6%,迄今已有2.7万患者接受相关治疗。不过,要实现年销售额20亿美元仍面临挑战。这也正是吉利德积极寻求下一代细胞治疗技术的原因。 

除了收购Interius,Kite还在其他方向有所布局。2021年8月,Kite与生物技术公司Appia Bio合作,共同研发用于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造血干细胞衍生细胞疗法,合作总额达8.75亿美元。2023年,Kite又投资了体外CAR-T代表企业Ensoma。今年5月,FDA批准了其主要体内HSC靶向疗法EN-374的IND申请,用于治疗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X-CGD)。这些动作显示,吉利德正在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细胞治疗产品组合,为未来市场竞争做足准备。 

四、前景虽好,但结局未定

尽管前景广阔,体内CAR-T仍面临不少技术挑战,包括基因编辑效率、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以及如何实现精准递送、避免脱靶等等。

Interius采用的慢病毒载体,是目前进展较快的一种路径。慢病毒的优势是能够将CAR基因整合进细胞基因组,实现持久表达,效果类似传统CAR-T。在已经获批的CAR-T产品中,慢病毒载体已积累了大量CMC和临床经验,生产工艺相对成熟。此外,慢病毒还能携带较大的基因片段(约8kb),适合复杂结构的CAR设计。 

不过,慢病毒也有潜在风险,比如可能引起插入突变或免疫反应,这些安全性问题仍需通过严格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Interius的首发管线INT2104靶向CD7阳性的T细胞和NK细胞,通过转导CAR基因,在体内生成可攻击CD20阳性B细胞的CAR-T和CAR-NK细胞,用于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与Capstan、EsoBiotec相比,Interius不仅瞄准CAR-T的体内生成,还明确包括CAR-NK,这种双重策略构成了其差异化的技术优势,可能也正是吉利德所看重的。 

五、竞赛才刚刚开始

随着FDA逐步取消对已获批BCMA和CD19导向自体CAR-T细胞疗法的风险评估与减灾策略(REMS),表明监管部门对该类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有信心显示出监管部门对这些疗法安全性信心的增强。 

体内CAR-T的竞赛才刚刚开始。Kite、艾伯维、阿斯利康等巨头纷纷入场,意味着接下来几年,这一领域很可能将迎来更多突破。跨国药企的持续投入,也有望打破现有细胞疗法在地理和经济上的限制,让更多患者受益于精准医疗的进步。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