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俗称中风)是中国乃至全球的主要死因之一。对于争分夺秒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发病4.5小时内静脉溶栓是标准治疗。然而,高达半数的患者即便接受了溶栓,也难以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mRS量表评分为0分(无症状)或1分(尽管存在一些症状,但仍能进行所有日常活动)。一个关键挑战在于,溶栓后血管可能再次堵塞。
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重磅发表了由中国团队共同领衔的ASSET-IT研究结果,为这一临床难题提供了重要新证据。研究显示,对于发病后4.5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的非心源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使用替罗非班,更多(近66%)患者可获得良好功能结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胡伟教授和洛杉矶大学David Geffen医学院Jeffrey Saver教授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
替罗非班是一种是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在实验模型中可减少大血管再闭塞。
这是一项3期、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在中国38个中心开展。研究纳入发作后4.5小时内就诊、非心源性(主要由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58.1%]或小血管病变[34.9%]引起)急性缺血性卒中且不适合取栓治疗的患者。排除心源性患者,是考虑心源性患者因其血栓成分中富含纤维蛋白,替罗非班并不适用。纳入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后60分钟内立即启动24小时替罗非班静脉输注(414人)或安慰剂治疗(418人)。
结果显示,相比安慰剂,替罗非班能显著提高患者90天后功能转归良好(mRS 0-1分)的比例(65.9% vs 54.9%),相对提升幅度达20%(风险比1.20),达到主要疗效终点。
关键次要疗效终点方面,90天时,替罗非班组功能独立(mRS 0-2分)的患者比例更高(80.4% vs 72.7%),以Barthel指数衡量的功能独立(95-100分)的比例也更高(77.1% vs 70.5%)。
研究观察到替罗非班组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略有增加(1.7% vs 0%),但总体死亡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4.1% vs 3.8%)。
总体而言,试验结果为优化非心源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管理,改善长期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循证选择。
认真落实巡视组反馈意见,进一步规范协
按照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巡视..关于相关收费标准的公示
根据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关于召开会长办公会的通知
各会长、副会长单位: 根据四川..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组织召开
2025版《中国药典》将于2025年10月..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召开第七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两新联万家,党建助振兴”甘孜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新工委、省市..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