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重磅!2025年WHO健康统计报告出炉
发布时间: 2025-05-28     来源: 药明康德

编者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发布的《2025年全球健康统计报告》总结了过去二十多年全球健康领域的进展与挑战。2000年至2019年,全球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HALE)持续提升,体现了公共卫生措施和医疗创新的成效。尽管大流行带来冲击,但也促使各国加快建设更公平、有韧性的健康体系。同时,艾滋病、结核病、疟疾和乙肝等传染病防控取得成效,但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MR)上升趋势仍亟需全球协作应对。


未来,药明康德将继续携手全球合作伙伴,以科学创新为驱动,推动新疗法早日惠及更多患者,共同迈向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世界。


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增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2000年至2019年间,全球人口的预期寿命和HALE持续增长。HALE指的是一个人在出生时预期能健康生活的年数,也就是说,在没有重大疾病或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下,个体可以预期度过的岁月。统计显示,出生时的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从2000年的66.8岁上升至73.1岁,其中男性增加6.2年(64.4岁上升至70.6岁),女性增加6.5年(69.2岁上升至75.7岁);健康预期寿命则从58.1岁增至63.5岁,男性从57.0岁上升至62.3岁,女性则从59.3岁上升至64.6岁。

这一进步主要得益于多方面的健康改善,包括传染病、孕产期以及营养相关疾病死亡率的显著下降(对HALE的增长贡献为3.4年),非传染性疾病如中风、冠心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死亡率降低(贡献1.4年),以及婴幼儿(如早产并发症、出生窒息)和成人(如结核病、艾滋病)死亡率的持续下降。然而,其中也存在不利因素:70岁以上人群中痴呆症相关死亡率的上升,以及3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相关疾病负担的增加,分别导致健康预期寿命下降0.04年和0.14年。


然而,这一积极趋势在2019年至2021年间因大流行疫情而遭遇严重逆转。大流行成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死亡原因,并通过直接感染和间接影响造成大量超额死亡,致使全球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在两年内下降近2年,从2019年的73.1岁降至2021年的71.4岁,退回到2012年水平;健康预期寿命也从63.5岁降至61.9岁,回落至十年前的水准。这一剧烈变化凸显出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在突发健康危机面前的脆弱性,也进一步强调了促进健康公平与提升系统韧性的紧迫性。

全球应对重大传染病的成效



在传染病方面,虽然传染病依然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挑战之一,但近年来在多项重大疾病的防控、治疗和监测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彰显出国际社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方面的坚定承诺与持续努力。通过疫苗接种、扩大治疗覆盖率、加强健康系统建设等措施,许多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出现下降趋势,为全球数以亿计的人带来希望与保障。


艾滋病:2023年全球约有399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约超过3000万人接受可挽救生命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在2023年预估约有130万新增艾滋病毒感染病例,与2010年的210万新增病例相比有显著的改善,全球艾滋病新发病率下降了48%,多个地区如非洲(–69%)和东南亚(–51%)的防控成效尤为突出。尤其值得肯定的是,非洲男性群体的艾滋病新发病率自2010年以来减少了72%。这些数据表明,全球抗艾工作正持续取得成效,持续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迈进。


结核病:2023年全球新发结核病例约为1080万。其中,男性与女性成人各占55%与33%,而0-14岁的青少年与婴孩则占比12%。全球结核病发病率在2015至2023年期间下降了8.3%,其中以非洲和欧洲地区分别实现了24%和27%的下降尤为显著。然而与2021年(1040万)与2022年(1070万)的新发病例数相比,全球新发结核病例有轻微上升趋势,显示全球对结核病的防控仍需持续努力。


疟疾:2023年,全球估计有2.63亿例疟疾病例,与2015年相比新发病例数增加了4.1%。其中非洲地区占了全球总病例数的94%,以及总死亡数的95%,显示出全球疟疾的防控需要聚焦于重点区域。另一方面,值得鼓舞的是,全球疟疾流行国家数量从2022年的85个减少至2023年的83个,已有26个国家连续三年无本土病例,表明“消除疟疾”正逐步从愿景走向现实。


乙型肝炎:病毒性乙型肝炎是当前全球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2022年,全球有130万人死于病毒性肝炎相关疾病,其中乙型肝炎导致的死亡高达110万人,西太平洋地区便占了47.1%的死亡负担。全球约有2.54亿人感染乙型肝炎,主要集中在非洲和西太平洋地区,这两个区域的总体人群感染率约为5%。尽管如此,全球病毒性肝炎的新发感染数量正逐步下降,从2019年的300万例降至2022年的220万例,其中乙型肝炎占120万例,非洲地区占比达63%。为应对未来肝癌和乙肝相关死亡的潜在上升趋势,亟需在高负担地区加快疫苗接种、扩大治疗覆盖,特别是加强对孕妇人群的干预。世卫组织在2024年发布的新指南也明确提出,应优先推动这些关键措施的落地与执行。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对AMR的监测能力显著提升,覆盖国家数量较2016年大幅增加,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国家。这一进展使全球对AMR的认识更加全面,但也揭示出部分地区因检测集中于重症患者,报告的耐药率偏高。数据显示,大肠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中位耐药率为45.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32.2%。相比之下,检测体系更完善的国家报告的耐药率显著较低,反映出提高监测覆盖率的重要意义。2024年,世卫组织将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大肠杆菌列为“关键优先级”病原体,将MRSA列为“高优先级”,以强化应对策略。当前全球对AMR的关注和投入正持续加深,构建更加健全的监测系统,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这将有助于推动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抗药性防控行动。


总的来看,尽管近年来全球健康领域面临包括大流行疫情和抗药性上升等多重挑战,但全球人口的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在长期趋势中仍实现了稳步提升,反映出医疗系统、公共卫生政策和疾病防控能力的整体进步。国际社会正在通过持续投资、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向着实现世界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然而要实现2030年终结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愿景,仍需加快推动健康系统韧性建设、缩小健康不平等、强化疾病预防干预,以确保每一个人都能享有更长寿、更健康、更有尊严的生命旅程。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