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3年,可以用“波澜不惊,缓慢回暖”来形容医药市场——第八批和第九批国采顺利结束,新版医保目录即将实施,整体医药市场在持续缓慢前行,同时也孕育着未来的希望和挑战。
中药市场是一个很好的缩影,疫情影响已逐步过去,政策红利正助力整体中药市场的发展,同时中药行业整体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四大痛点问题有待解决。
01
中药市场的政策环境分析
近年来中药市场发展,得益于政策助力和国家整体规划。
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对中医药发展的要求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国家的重视。
十八大对中医药提出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发展;十九大是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二十大则是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
从扶持,到传承,再到创新,既可以看到国家对中医药发展高屋建瓴的期望,也显示出中医药这些年所取得的成绩。
为更好地执行和落实国家要求,2023年也有一系列中医药政策出台——
1、助力中药创新药发展的政策
2023年2月10日,国家药监局颁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从2023年7月1日正式执行。
本次《规定》共11章82条,充分吸纳了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成熟经验,不但将药品的基本要求与中药特殊性有机结合,同时也提出要辩证处理好中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再次强调要充分尊重中药人用经验、加快推进完善“三结合”的中药审评证据体系,同时对中药注册分类的研制原则和技术要求也进行了细化要求,并明确了中药疗效评价指标的多元性。
整体看来,作为介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系列药品研制技术指导原则之间的规范性文件,本次《规定》实操性较强。
据统计,在2023年申报上市产品中,按注册类型分,3款为创新药,1款为改良型新药,5款为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创新药和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成为中药企业的研发重点。
2、集采工作的持续开展和落实
中药集采也是今年的亮点,不仅成药,饮片和配方颗粒都开展了集采工作。
2023年6月,全国中成药集采拟中选结果出炉,15种药品平均降价49.36%,低于2023年3月第八批国家药品集采56%的平均降幅。
与化学药品相比,中成药集采规则有所不同。中药集采采用综合评分,规则上价格降幅不是唯一打分依据,而是综合考虑产品质量安全、企业创新力、供应能力等多项因素。
由于中医药上游的涉农属性,中成药集采降幅有限,在中成药集采中,具有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将持续占优。
同时,以山东牵头的15省联盟所组织的中药饮片集采,平均降幅为29.5%,并于2023年8月正式执行。
除成药和饮片,全国首次中药配方颗粒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同样由山东牵头,在2023年10月产生拟中选结果,200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共有59家企业拟中选(企业入围率96.7%),平均降价50.77%。
中药产品全面集采,也意味着中药产品的管理和营销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出具体要求。
《实施方案》提出的建设目标是,到2025年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明显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中药质量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中医药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实施方案》共分为八项工程,覆盖中医药服务高质量发展、中西医协同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中药质量提升与产业促进、中医药文化弘扬、中医药开放发展,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
这些工程,分别从中医药发展的能力体系建设、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化和国际化等方面,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新动力。
02
中药产品的市场表现
中药行业在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出现市场规模下降。然而,随着抗疫中药兴起,中药行业市场规模在2021年迅速回升。
随着对中药行业药材规范和监管措施的逐步实施,2021年至2025年,中药行业预计将保持6.5%的年复合增长率,并有望达到万亿市场规模。
从中药行业的三个子领域的发展来看,中成药市场规模超过5000亿元,中药饮片规模约2000亿元,新兴领域配方颗粒领域也达到了近300亿的市场规模。如果再加上中药材,2023年整体中药市场也将接近万亿。
03
中药企业的发展痛点在哪里
虽然中药市场在近几年迎来了诸多利好,但仍面临着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去解决。
痛点一:利好政策的颁布与执行措施的落实
任何新政颁布都面临如何尽快落实和执行的问题。
中药市场的“创新”,需要从“扶持”“传承”中再进一步,不仅包括产品创新,也包括生产创新、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例如近几年中药企业所关注的智能制造等。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实施方案》和《“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相互支持、有机统一,前者关注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后者则聚焦于“干什么”。
随着利好政策落地,中药市场发展将更加迅猛。
痛点二:中药材生产产量与药品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从国家战略高度对中医药的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
中药材及饮片作为中药产业的源头,其质量好坏不仅关乎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亦影响到群众用药安全性、有效性。
但农残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在药品质量、中药品牌国际等方面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此外,品种染色、产地不明晰等因素也在影响着中药材质量。
鉴于以上情况,建议中药生产企业使用符合GAP的中药材及饮片做原料药,并鼓励自建或与种植户共建符合GAP要求的中药材生产企业及生产基地,使中药生产企业和中药材生产企业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将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向前延伸到中药材产地。
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实现中药上下游产业的融合与贯通,为优质优价提供可能,推动中药高质量发展。
痛点三:中医药治疗理念的传承与认同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瑰宝,中医药在医学中的地位无法动摇。但随着现代医学和中药创新药发展,中医药同样需要在治疗理念、有效成分药理分析等方面做出更详尽、科学的阐释。
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所面临“有效成分不明确”“药理作用不清晰”“临床验证不规范”等问题也导致中药,尤其是中药处方药在临床应用受限。
有不少中药企业高层曾表示其主打品种不受医院重视。笔者认为,不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循证医学,中药确实有很多需要完善规范的地方,但同时,这些也是中药企业持续创新,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痛点四: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大众认同
随着社会发展,大众对中医药的认同度在不断提升,除了最基本的治疗效果,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也为更多的人所认同。
笔者接触到的中药企业,尤其是一些品牌企业表示,从年龄层来看,中年及以上人群对中药的认同度更高,如何将文化认同与终端使用有效结合是每家中药企业都要考虑的问题。
例如,中药起效慢、煎煮过程相对费时繁琐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应用,而中药配方颗粒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年轻人或上班族在时间上的冲突。
2024年已经来临,中药企业应如何借力政策解决痛点问题,在新年取得满意的业绩?笔者未来将分领域与大家进行探讨,从整体来看,产品、生产等多环节创新将是中药发展的主旋律。
关于召开第七届六次理事会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经研究,四川省医..“两新联万家,党建助振兴”甘孜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新工委、省市..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