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23年,创新药市场是否“解冻”是行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而事实上,种种迹象表明,近两年的医药寒冬确实已经开始出现回暖迹象。
据界面新闻介绍,当前,“出海”(license-out)成果是一家企业在创新药领域能力的体现,包括“出海”(license-out)事件数量、交易金额等也成为了创新药在国内火爆程度的指标。而在这一个项目上,新年以来,已经多家行业公司公告了进展,再一次佐证了创新药领域的发展趋势。
1月5日,药明生物公告与葛兰素史克(GSK)达成许可协议,GSK将获得基于一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双特异性抗体和其他至多三款处于早期发现阶段的TCE抗体的全球独家研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这些产品是基于药明生物专利技术平台开发的。
1月23日,和黄医药与武田制药就呋喹替尼达成独家许可协议,刷新中国小分子创新药物对外授权首付款纪录。
另外,还有一项国内创新药发展政策风向标也显示了行业发展趋势不变——2022年度的医保谈判中,维布妥昔单抗、洛拉替尼、利司扑兰口服液、拉那利尤单抗等创新药物纷纷纳入医保,展示了国内对于创新药,尤其是肿瘤领域、罕见病领域的药物支持。
除此之外,年后该领域的融资也似乎开始热闹起来。
2月6日,主营蛋白药物开发的复融生物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A轮私募融资,该轮融资由普华资本领投,人合资本、方富创投、苏高新创投、苏高新科创天使、黄埔医药基金跟投,老股东凯风创投继续加持,浩悦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2月7日,生物科技公司赛得康(CytoCan Corp.)宣布超额完成数千万元的种子轮融资,由专注于生物科技领域早期投资机会的Forcefield Venture领投,晶泰科技、Bopu Capital跟投。这轮融资也将用于进一步发展和优化该公司旗下的AbZed平台技术。
据了解,国内创新药的发展是自2015年药政改革以来启动的,发展至今,国内创新药的发展模式也由倚重授权引进(license-in)向“出海”(license-out)转换。而如今,在经历了PD-1“内卷”、创新药靶点同质化时期、创新药“寒冬”后,重新起步的创新药行业也亟需更高、更加真正的创新产品出现,这实际上是对创新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过对于行业前景,有业内人士表示,寒冬已经过去不代表春天就来临。当前只能说是“机会来了”,这些机会是给一些没有倒在寒冬的企业。并且,机会依旧更赏识在新技术、新平台上能产出新药的公司。眼下的实践显示,大药企很少成为创新源头,小公司更具灵活性。值得一提的是,关键技术主要还是掌握在小公司手中。
总的来说,技术是有迭代的,市场也有冷暖交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追逐之前目标肯定无法满足未来新一代需求。但不管是哪一代技术,谁能解决未满足的需求,也就能把握下一代机遇。
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协会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2025年2月26日,我协会党支部积极..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