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杀手”。据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约为3.30亿;导致的死亡分别占农村和城市死亡人数的45.91%和43.56%。
在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风险的诸多因素中,饮食是主要因素之一。饮食不健康,可能会通过引起超重和肥胖、升高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及增加糖尿病和高血压风险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
近日,据一项由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和北京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知名医学期刊BMC Medicine的研究发现,两种饮食方式,包括大量食用精制谷物、含糖饮料、巧克力和糖果等,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以及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研究人员对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涉及116806名年龄为37-73岁的受试者。
通过问卷,研究人员收集了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种族、地区、教育水平、吸烟状况、运动量等信息,并测量了受试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标志物水平,包括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同时,研究人员还收集了受试者在过去24小时内,不同食物的食用量和频率,以评估不同营养物质摄入量,包括能量、游离糖、饱和脂肪酸以及膳食纤维等,从而确定其饮食模式。此外,还统计了研究期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情况。
研究开始后,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对受试者进行一次随访,以更新饮食、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等信息。
在平均长达5年的随访期间,共有4245名受试者患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病和中风等;3629名受试者发生死亡,其中838名因心血管疾病死亡。
在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分析发现,两种饮食方式与受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以及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有关。
第一种饮食方式是,过多食用巧克力、糖果、黄油、精制谷物、食用糖和果酱等,而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食用量不足。
第二种饮食方式则是游离糖摄入过多,主要来源包括含糖饮料、果汁、巧克力、食用糖、糖果、果酱等,但黄油和高脂肪奶酪食用量低。
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属于这两种饮食方式的受试者,他们日常饮食中巧克力、糖类、黄油、含糖饮料、果汁、果酱等食物的占比较高,即便经常运动、不吸烟、没有肥胖,但是他们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以及全因死亡风险,仍然比那些健康饮食的受试者要高。
此外,在属于这些饮食方式的60岁以下肥胖女性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以及全因死亡风险明显更高。
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两种饮食方式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以及全因死亡风险升高之间存在关联,并未显示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饮食统计只是24小时内,并未连续,因此统计的饮食方式可能不能代表受试者的终生饮食方式。研究最后也提到,应开展更多研究,以探索这两种饮食方式,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以及全因死亡风险升高之间关联的生物学机制。
研究通讯作者之一、牛津大学Carmen Piernas教授指出:“不健康饮食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而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的研究表明,少吃巧克力、糖果、黄油和其他动物脂肪、精制谷物、含糖饮料、果汁、食用糖和果酱等,可能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以及全因死亡风险相关。这与以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含糖少、热量低的食物,可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相关。借助这项研究成果,我们能够为普通民众提出更健康的饮食建议,尽可能地降低大众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Piernas教授补充道。
谁都不想患病。但万一不幸得病,治病信息就变得至关重要。想要更快速、更方便地掌握最靠谱和最前沿的好医新药全球资讯,关注我们就对了!
关于召开第七届六次理事会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经研究,四川省医..“两新联万家,党建助振兴”甘孜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新工委、省市..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