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多家企业终止IPO,科创板将提高上市标准?
发布时间: 2021-03-17     来源: 医谷

医谷微信号:yigoonet

日前,有相关媒体报道称,证监会最快将于下月发布科创板调整修订后的细则,对科创板上市企业将更强调“硬科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更严格详细的审查,以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并保护投资者。同时,根据第一财经从相关知情人士获悉,证监会确实将会出台科创板相关的细则,但并没有具体针对任何特定领域的规则。

事实上,科创板将提高上市标准并非空穴来风,根据第一财经的统计,自今年2月份以来,就有51家IPO企业因撤回材料而终止审核,IPO企业撤材料的原因各有不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中介机构执业存有瑕疵;第二,企业存在一些规范性问题,达不到上市条件;第三,受疫情影响,有企业的业绩已不符合上市条件;第四,也有少数企业因质量问题、科技属性不强等原因而撤退。

今年1月8日,天士力曾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天士力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撤回上市申请原因系主要考虑到2020年年度审计进度安排及自身业务发展,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相关规则,决定暂停发行上市工作,天士力生物预计将在 2020 年年度审计工作完成后继续推进 IPO 相关事项,后续是否重新提交上市申请、提交时间以及提交后项目的推进,均存在不确定性。

由此,天士力生物也成为了2021年第一家终止科创板IPO的生物医药企业。

仅仅在半个多月后,丹娜生物科申请撤回科创板IPO申请,上交所决定终止针对丹娜生物的上市审核,其原本有望成为国内病原微生物体外诊断领域第一家上市的企业。

丹娜生物的上市之路戛然终止引发外界猜测,丹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认为目前估值水平不能体现公司价值,决定终止IPO。根据未来市场情况,不排除未来会重启IPO。”但有分析认为,丹娜或是由于监管政策趋严,出于深层次考虑而主动撤回了申请。

去年3月,证监会发布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该《指引》明确科创属性的企业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科创属性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以“3项常规指标和5项例外条款”科创属性的企业需要同时符合的三个标准: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六千万元以上;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五项以上;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而对于不能满足上述条件的科技企业,《指引》又确定了“五选一”的认定标准,如发行人拥有的核心技术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定具有国际领先、引领作用或者对于国家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形成核心技术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50项以上等。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樊芸表示上述《指引》短短680个字,不足以成为确认科创属性的实操手册。因此她建议,根据科创板近两年的运行情况,出台更加详细的科创属性认定标准,同时根据行业特性作进一步的细化标准,比如软件研发类企业五项发明专利的科创属性标准,可以适当的放宽或者采用其他维度来衡量。她建议,为尽快完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证监会可以广泛征求社会意见,证券法的修改就是这样出台的。

科创板的流动性现状也不尽理想。“目前的科创板仍属小规模市场,市场波动大、换手率低、流动性匮乏、交易量少,难以吸引优秀企业和资金入市。”樊芸表示。

对于避免如何“小堰塞湖”现象?樊芸还建议,评估、优化审核制度和审核的程序,进一步优化发行上市的审核流程。上交所和证监会之间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建立通畅的现场交流沟通机制,保持审核理念和尺度的一致性,一贯性,减少沟通成本,进一步增强发行审核各环节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对于上述建议,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相关人士随后反馈称,将会认真评估相关政策,考虑到投资者的识别风险能力和承担风险能力,将认真研究投资门槛的问题,作进一步探索。

截止3月14日,科创板共有上市公司238家,总股本686.43亿股,总市值3.22万亿元,总流通市值1.05万亿元,平均市盈率82.36倍。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科创板不断扩容的背景下,只有强调硬科技属性,才能保证科创板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也才有可能支持中国企业走出真正的科技巨头,而不是让一些浑水摸鱼的企业上市套现。

 

文 | 医谷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