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默克西妥昔单抗有望再添新适应症
发布时间: 2020-02-21     来源: CPhI制药在线

文 | DOPINE

2月14日,默克公司西妥昔单抗注射液的上市申请在NMPA的状态(受理号:JXSS1900014)变更为"在审批",预计西妥昔单抗在国内有望很快再添新适应症。据已开展的临床试验,猜测此次申报的适应症是复发和/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Erbitux)是一种由ImClone开发的一款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人鼠嵌合IgG1单克隆抗体,也是全球获批的第一款抗EGFR单抗,目前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获批,主要用于治疗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EGFR是受体酪氨酸激醇(RTKs)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胶质细胞、角质细胞等细胞表明,是一种重要的跨膜受体。研究发现,在许多实体肿瘤细胞中存在EGFR的高表达或异常表达,包括头颈癌、乳腺癌、膀胱癌、卵巢癌、肾癌、结肠癌以及非小细胞肺癌等,尤其是肺癌。目前针对EGFR这一靶点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作用各异的药物,不过靶向EGFR的药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分子抑制剂,如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等,一类是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等。

目前,相对于获批数量较多的靶向EGFR的小分子药物,全球已经获批的抗EGFR单克隆抗体仅有4款(详见下表),其中西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IgG1单克隆抗体,帕尼单抗是第一个完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耐昔妥珠单抗是一种人源重组性IgG1单克隆抗体,尼妥珠单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鼠单克隆抗体的互补决定区移植到人抗体骨架构成的IgG1单克隆抗体,也我国唯一一个获批适应症用于治疗鼻咽癌的靶向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与放疗或放化疗联合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表达阳性的III/IV期鼻咽癌。

西妥昔单抗于2004年在国内获批,商品名为爱必妥,适应症是单用或与伊立替康联用于EGFR过度表达的、对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耐药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且于2018年被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用于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2019年9月,NMPA正式批准西妥昔单抗用于RAS基因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而该适应症早于2012年7月在美国获批。

在国内,除了结直肠癌,据CDE官网德国默克还开展了一项西妥昔单抗与含铂化疗联合治疗复发和/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3期试验CHANGE-II(登记号CTR20150241)。该试验共入组243例R/M头颈部鳞癌患者,2/3随机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顺铂(75 mg/m2)和5-FU的联合治疗,1/3随机接受单纯化疗。在2019年CSCO年会,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口头汇报了该研究的结果:联合西妥昔单抗显著改善了肿瘤ORR(50.0%比26.6%)、PFS期(5.5个月比4.2个月)和OS期(11.1个月比8.9个月)。且在安全性方面,西妥昔单抗并没有显著增加化疗的毒副反应,3/4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两组中类似,均小于5%。

头颈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的发病人数超过55万,死亡人数超过30万。而我国共有17.6万头颈癌患者,每年约7.5万新发病例,约 3.6万人死于该病。而头颈癌中大约95%以上为鳞状细胞癌,大多不可治愈,常会发生局部复发和转移。

对于国外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患者而言,铂类联合化疗是靶向治疗推出之前的标准治疗,自西妥昔单抗出现后才打破了30年未被超越的铂类化疗效果。而在国内,西妥昔单抗还未被获批该适应症,若此次顺利获批,将有望填补头颈部鳞癌领域靶向治疗的空白,造福更多的患者。

参考资料:

[1]CDE、NMPA官网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