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指标量化 药品格局正发生改变
发布时间: 2014-01-03     来源: 中国制药机械设备网

    在新一轮的招标中,正式发布基药招标文件的省份各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制定了不同的“游戏规则”。然而,却在不同处发现了共通处,即将质量分层糅合进“双信封”评标中,将指标量化,打破了原先外资原研与国内仿制药之间的鸿沟,药品格局在发生着改变。

    在过去,外资原研享受着单独定价的话语权,在质量类型上有较高的层级,避免了与国内仿制药企业价格竞争,以良好的价格进入市场。事实上,外资原研的超国民待遇却一直饱含争议,多位仿制药企业人士都不约而同道,原研药不是真正的层次,只是对外企的一个优惠政策。鉴于此,“扶低抑高”的招标思路自上而下得以体现。从卫计委态度强硬降低原研药“超国民待遇”、到发改委推“基准价”逼原研药降价的同时拟定低价药品目录,从山东基药招标中原研企业全面溃败,到赶在新年前夜公布的湖南招标中原研药的降级处理,这一切都体现着原研药不可避免地将与仿制药同台竞争,比拼价格。

    在山东的最终中标结果中,也不难发现,仿制药企业已经全面突围,一外资企业政府事务部人士坦言,由于限价较低的原因,许多外企都放弃投基药标。

    随着2014年到来,药品也进入了真正的招标大年,原研药的落寞、国内仿制药企业的“逆袭”已成定局,在进口替代加速的时代,优秀的国内仿制药企业如何避免价格厮杀,在重点省份取得突围,如何平衡好质量与价格的关系,这也许是2014年,中央、地方、企业多方考量的重点问题。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