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DTP市场有多大?外行人旁观DTP药房
发布时间: 2018-03-01     来源: 医药手机报

DTP的关键词很多次被刷热,源于大家对处方外流的期待,虽然只是画的饼,但是期待的心还是可以慢慢品味一下。

自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其中明确提出“禁止医疗机构限制处方外流”并且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并主动向患者提供处方,保障患者的购药选择权。

理论上,承接新特药处方外流的最主要的院外渠道就是DTP药房,因此,这个概念几年前就很火,并且得到很多热捧。

DTP,是 Direct to Patient 的缩写,指的是零售药店直接将创新特药销售给患者,目前主要是新特药、专业药物、自费药等,比如常见的格列卫、赫赛汀等等。

DTP的品类与传统零售药店的主要区别就是一个以处方药为核心与一个以非处方药重点。DTP主要突显专业性的特点,品类较少,但是单价很高,客流量少,主要依靠工业支持和医院的处方分流,供应、学术支持、价格、患者等均由生产企业控制,药店自主性低。

总体看,DTP药房有如下特点:

1、守着医院,守着处方流出地。

药店位置应该位于大型三甲医院附近,靠近处方源头。越接近处方发源地,越能能够获得更多的销售机会。

2、供应链管理。

需要具备冷链管理条件,有标准医用冷柜储存以及冷链包配送,从药品接收入库存放到对患者发送或者上门配送均需闭环冷链管理。

3、药事服务。

执业药师责任重大,首先在对接制药企业的产品来源,与处方医生对标,处方来源审查以及药品流向的跟踪。由于新特药的特点,因此,执业药师需要对此负责。

4、服务专业性高。

以服务为中心而非销售,主要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全程服务。目前国内陆续有多家企业涉足DTP药房,均为资源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

总之,DTP就类似与一票制下的医院药房。

但是,话说回来,当前热议的DTP是因为院内不畅而选择的一条迂回路线。如果,院内可以做的话,为何还要进DTP药房?况且,很多产品在医院眼里是香饽饽,绝对不会旁流他家。部分产品因为价格问题不进保、不投标,转而通过DTP药房销售,属于最常见的情况。单纯就市场来讲,助推的还有医保支付政策和商业保险因素,推动了大家对院外市场的看好。此外,医院在弱化药品收入,强化其他方面收入的各种指标也催生了众多人认为处方外流大势所趋,院外迎来爆发式增长等等观点。

虽说,从目前的条件看,寄希望于处方外流不太现实。但是未雨绸缪,从拓展单一渠道方面来看,在当前对院外市场布局上,如果作为工业企业主要从事创新药和慢病用药的销售,那么DTP药房的方式是非常适合承接这类纯院内销售的产品转移。

尤其是专业慢病药物,肿瘤、肝病药物、免疫系统药物以及三高类药物等等,此类产品渠道拓展中围绕两个基本点,一个是医生(处方权),一个是患者(购药权)。

既然是院外,那么处方获取等等恰好就是院内销售的专业,因此,不需啰嗦。关键就是渠道由医院药房转入DTP药房,这个时候患者在购买选择性上有了主动权。除危急症患者之外,类似术后恢复以及三高人群等等需要专业药事服务的人群,均成为DTP药房的客流群。而工业直接对接药店,并易于获取患者用药信息及反馈。

这个时候,没有必要争吵市场规模有多大,该静下来思考,如果要做DTP,该如何做?

内容来源:医药手机报(微信号:yyshoujibao)

作者:蛋蛋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