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一年涉金近60亿!药企为何狂买医院?
发布时间: 2016-11-29     来源: 蓝鲸健康

自从国家去年公开表态鼓励社会办医后,资本闻风而动,掀起了一股收购医院的热潮。近日,药企收购医院动作频繁,几个“大事件”下来,让业内人士咋舌扼腕,一片哗然,好不热闹!药企收购医院的事也远不止于“有钱任性”这么简单!

狂买!一年涉金近60亿,谁人不动心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至2016年2月,A股上市公司收购医院案例达到31起,涉及金额近60亿!

就在最近,两个“大动作”让业内人士着实吃惊。

11月12日,海南海药又以3.4亿买下鄂钢医院,其“壮举”上了“头条”。具有58年历史的鄂钢医院加入海南海药,意味着医疗界又一座“城池”被攻克。

这边药企大手笔在收购医院,那边又有地产商闹出“大动静”。

公开叫板万科王石的地产大佬姚振华,在2016年9月召开的第三届粤商大会高峰论坛上高调表示,“未来5-10年内,将投资500亿在全国建10家以上三甲医院”。

而经过蓝鲸健康梳理发现,姚振华在医疗健康产业上的布局早已开始,其系列动作在这里不做赘述,但其背后的真实动因或在于谋求加码房地产以及保险业的发展。

近年药企收购医院的不完全统计:

2016年9月6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复星医院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

2016年5月23日,恒康医疗公告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拟揽入三家兰考医院(兰考县人民医院、兰考堌阳医院、兰考东方医院)改制后有限公司的100%股权,进一步提高公司医疗板块业务规模。

2014年10月,三诺生物宣布出资2900万元,收购慢性病管理单位北京健恒糖尿病医院。该医院创建于1991年,设有糖尿病研究所、糖尿病教育中心。此前三诺生物主要经营血糖监测系统,鲜有直接涉足下游医疗机构产业。

康美药业在2014年初拟整体收购通化县人民医院、通化县中医院。在2013年,康美药业还曾与梅河口市政府签订了医疗合作框架意向书,计划整体收购梅河口市妇幼保健院、友谊医院、中医院三家医院,后续将累计至少投入5亿元。

2013年10月,复星医药子公司上海医诚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出资不超过6.93亿元收购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有限公司共计60%的股权。

2013年8月,北大医疗并购湖南株洲恺德医院,2014年年初则与北大医学部、北大第六医院合办北京大学心理医院。此后,北大医疗接连并购贵阳二医院和贵阳四医院,规模高达30亿元。

当国内药企跟医院正打得火热,中国制药工业50强的绿叶集团则将手伸到了海外。2015年12月,绿叶以大约6.88亿美元(约合44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澳大利亚三大的私立医院运营商HealtheCare,一跃进入中国最大的国际化综合性私人医疗集团行列。而Healthe Care也将在继续深耕澳大利亚市场基础上,与绿叶医疗携手开发中国市场,建设符合中国市场需求、面向中高端人群的医院集团。

药企跟医院联姻,仿佛好戏刚刚上演。

赚钱、囤地、打通产业链,药企买医院“近水楼台”

一切不以盈利为目的资本行为都是耍流氓。药企收购医院,看中的正是医院的潜在的巨大盈利能力。

早在2013年10月,国务院公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曾提出,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从3万亿向8万亿增长。

8万亿市场的诱惑,任凭谁都抵挡不住。先下手、再布局,作为与医院“血脉相连”的药企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

除了看重医院未来的可观利润,打通“产业链”,是药企主动联姻医院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科院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去年国内各类药品规模超过9200亿元,但八成销售在政府采购为主导的公立医疗机构。成功插足医药产业链上这个重要环节,药企就掌握了医院进药的话语权。

另外,不走政府采购通道后,医院可通过二次议价、多次议价自行采购药品和设备,降低医院约20%-30%的成本。

对于药企收购医疗机构的目的,有业内人士爆出,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囤地!

“我接触的投资民营医院的老板基本上都有一个共识:投资民营医院不赚钱,囤下这些地才是正经事。”深圳市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日前在接受股民提问时表示了上述观点。

郭凡礼认为,如单纯从收入多少,药费、治疗费,多少病床,多少病人,每天的空置率百分比来计算,要回收投资成本,估计要一到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甚至更久。但如果说地价升值、医院附近的商业综合体等,成本回收时间可以至少缩短三分之二。

朱恒鹏:未来40%的公立医院或将被收购

据医学界智库前不久做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已有数千家公立医院成为潜在改制的主力军。然而,要想成功收购一家公立医院,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不仅政府要面对舆论的压力,医院原有债务问题、退休与冗余人员安置、经费与财政补偿、资产评估与道德风险,甚至医务人员编制问题都是要考虑的范畴。

有业内人士分析,企业能够收购成功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地方政府财政匮乏,无力对医院进行任何扶持,或者医院经营陷入某种困境。在此情境下,当地政府或医院急需外部资本的进入以改善状况;二是国有企业医院在“主辅分离”(即业内所熟知的“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文)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改制,其中包括像北京燕山石化医院(三级)等此类医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在清华大学第三届医药健康论坛上表示,“未来3、5年会出现一个医院并购的大潮。”朱恒鹏认为,对社会资本而言,并购医院比新建医院要容易的多,因为并购可以直接得到医院牌照、医保定点资格、医生团队、稳定的病源等有价值的资源。朱恒鹏预测,未来40%的公立医院将会被收购。

在医改的浪潮中,药企和医院的“婚姻”能美满地走下去吗?也许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我们才能知晓答案。

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