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3日中午11时30分(北京时间10月3日17时30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以表彰他发现了细胞自噬的机制。据央视网消息,大隅良典将获得奖金800万瑞典克朗,约合625万人民币。
大隅良典是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前沿研究中心荣誉教授;1996-2009年曾任日本国家基础生物学研究所教授;主要致力于细胞“自噬作用”的研究。他在有关细胞“自噬作用”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为阐明细胞适应环境的机制、“自噬作用”原理及其生理意义作出重大贡献。
今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提名的科学家有273名,大隅良典能够脱颖而出可见“细胞自噬的机制”这一发现的重要性。
自噬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世纪1960年代,当时研究人员发现细胞能够消灭自身内部物质,方式是将其包裹进一个膜结构中,从而形成小型囊体并被输运至被称作“溶酶体”的回收机构进行分解。对这一过程开展研究非常困难,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对其知之甚少。
直到上世纪1990年代,在经过一系列出色的实验之后,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利用面包酵母找到了与自噬作用有关的关键基因。随后他开始致力于阐明酵母菌体内自噬作用的背后机制,并发现与之相似的复杂过程也同样存在于我们人类的细胞内。大隅良典的研究更新了我们关于细胞物质循环的旧有观点,他的研究开启了理解自噬作用在许多生理过程中关键作用的崭新道路,如生物体对于饥饿的适应或者机体对于感染的反应。自噬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自噬作用机制在一些类型的疾病,如癌症和神经疾病等病症中也发挥了作用。
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后,日本又多了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大隅良典。据了解,大隅良典是日本第23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第6位医学奖获得者。最近几年,日本科学家拿诺贝尔奖的情况呈增长趋势,日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拥有第二多诺奖获得者的国家。
去年此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su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而在今年的诺奖揭晓之际,人们也期盼着看到更多的华人科学家出现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两位华人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的张锋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成为诺贝尔奖的热门候选人,他们入选了化学领域的预测名单:张锋在老鼠和人类细胞中应用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卢煜明在孕妇血浆中检测到胎儿游离DNA,取得无创产前检测的创造性成果,9月19日他还刚刚获得2016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医脉通综合自新京报、观察者网等)
关于召开第七届六次理事会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经研究,四川省医..“两新联万家,党建助振兴”甘孜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新工委、省市..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关于召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