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Health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第一次为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设定了时间表,2016年4月份卫生计生委在介绍2016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中,又一次明确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明确在2016年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试点地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到30%以上。在200个城市开展签约服务试点,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完善配套政策,推进和规范城市和县域内医疗联合体的建设。基层市场又再度成为关注点。
截止2014年12月,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数量为3.4万个,年诊疗人次达到6.8亿人次。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省份和直辖市,前七个省的诊疗人次占据了三分之二份额,这七个省分别是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山东和四川。
图表1:2014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疗人次前15省分布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药品销售额到底有多大?
产品结构是怎样的?
目前增速缓慢的医院市场相比,社区市场的增速是多少?
根据IMSHealth《2016中国医药市场全景解读》,2015年中国社区药品销售额达到420亿人民币,年增长率为12.5%。高于医院和零售渠道增速。
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广州)占据了中国社区药品近三分之一份额,2015年增速达到13%,明显高于一线城市医院市场增速(5%)。
从一线城市看,社区药品销售额约为医院药品销售额的15%。上海和北京的2015年增长率为12%,而广州达到34%,这主要受益于广州从2014年6月份全面推行“基层首诊”与“双向转诊”制度,其通过拉大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保支付比例鼓励了基层首诊。
图表2:2015年一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医院(>=100床)销售额增长率对比
从治疗领域看,一线城市社区用药主要为中成药(以中枢性脑血管,强心药,骨骼肌肉用药为主),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慢病用药为主,这四大治疗领域约占社区用药销售额的75%,2015年增速均超过12%,远高于医院增速。
图表3:2015年一线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前5治疗领域销售额占比和增长率
排名前10的公司中,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各占一半,跨国企业总体排名略靠前。而社区医院市场销售排名前10的产品来自于6个本土企业以及4个跨国企业,其中销售最好的产品主要是心血管领域产品,心血管类中成药增速明显。
图表4.1:一线城市社区销售排名前10位的企业
图表4.2:一线城市社区销售排名前10位的产品
2015年9月《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2020年全国内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立,2017年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明确目标。要求在全国100个城市、福建、安徽、青海、江苏四省全面进行分级诊疗,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指导意见》出台时,已有16个省启动了试点,到2015年底,全国已经有28个省开展了分级诊疗试点。各省分级诊疗推进的差距非常大;绝大多数省份才刚刚开始尝试推行分级诊疗;上海市是分级诊疗推行最早最为成熟的地区;作为医改试点大省,江苏省也是分级诊疗推行较早且力度较深的省。
江苏省从强基层入手,一方面着力于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分级支援,结对帮扶等制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同时利用医保政策引导患者首诊在基层,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搭建远程医疗和双向转诊的医疗平台。截止2014年12月,江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数量为2,800个,年诊疗人次达到0.7亿人次。2015年江苏社区药品销售额为40亿人民币,近70%的销售集中在南京,苏州和无锡三个城市。
解码社区医疗机构用药偏好:有哪5个特点?
医药经济报
公立基层医疗终端药品销售额尽管较小,却是三大终端中增长最快的一个市场。其中,2014年城市社区市场终端用药同比增长20.32%,乡镇卫生院同比增长18.28%。
基层医疗终端也称第三终端,包括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两大终端。基层医疗终端的药品市场规模目前虽然仅占中国药品市场终端不足10%的市场份额,但是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15〕34号)明确了医改的下一步重点工作内容,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和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是其中的两项工作重点。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实现: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到2020年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基层),大病进医院(不出县)”的医改目标。
随着基层医疗机构的加快建设,以及患者在基层看病比例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需求也将水涨船高,未来5年基层医疗终端药品市场将会蓬勃发展。
中成药占比较高
城市公立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的中成药使用比例只有二至三成,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超过四成。
据米内网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化学药(中成药)终端竞争格局的数据,公立基层医疗终端的药品销售额尽管较小,却是三大终端中增长最快的一个市场,其中2014年城市社区市场终端用药同比增长20.32%,乡镇卫生院同比增长18.28%。
与城市及县级公立医院明显不同的是,中成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使用比例更高,城市公立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的中成药使用比例只有二至三成,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超过四成。
从销售金额上看,城市公立社区卫生中心(站)使用的药物超过九成为医保目录内药物,属于基本药物目录范围的药物销售占比超过65%。
自从2014年国家卫计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后,各省均开始对基层医疗机构用药松绑,其中大部分省份规定基层医疗机构基药使用的金额和品规数要超过50%或以上,从目前的情况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对该项工作执行得较好。
常见病、慢性病治疗化药占主导
心血管药物、全身用抗感染药、消化系统及代谢药位列前三甲,合计占据78.51%。
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市场中,从重点治疗领域看,销售排名前三的药物为心血管系统药物(29.09%)、全身用抗感染药物(28.75%)、消化系统及代谢药(20.67%),三者合计占据78.51%,集中度非常高。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抗高血压药物和糖尿病药物,其次是各类常用的抗菌素。
随着医保支付政策的倾斜、社区诊疗环境的改善、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以及受基层医疗机构允许配备非基药等因素影响,城乡居民的就医习惯慢慢改变,慢性病的常规诊疗以及感冒发烧等常见疾病在社区卫生中心(站)首诊逐渐成为常态。
Top10化药心血管药占六席
氨氯地平、左氨氯地平、缬沙坦、硝苯地平、阿托伐他汀、厄贝沙坦合计占据17%。
从Top10品种分布来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抗高血压药及糖尿病药物为主。其中,心血管系统药物在Top10中占了6席,合计占据17%,分别是氨氯地平(3.8%)、左氨氯地平(3.0%)、缬沙坦(2.9%)、硝苯地平(2.8%)、阿托伐他汀(2.5%)、厄贝沙坦(2.0%)。糖尿病用药虽然只占两席,但阿卡波糖一个品种就独占5.5%的市场份额,在城市社区公立医疗终端化药销售额位列第一。糖尿病用药另外一个品种是混合重组人胰岛素,占据2.8%的份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1%。此外,2014年城市社区医疗终端化药销售增速令人瞩目的是阿托伐他汀,同比增长82%,而全身抗感染药头孢唑肟则出现负增长(-4%)。
由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药品品种相对较少,所以其品种的集中度相对较高。据统计,Top10产品合计市场份额超过30%。
偏爱洋品牌
尤其是部分品种进入基药目录后,外资药更是处方首选。
从厂家角度来看,外资企业的药品已经渗透至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Top10企业中外资企业占7席,市场份额合计占据16.54%。
由于城市居民过去习惯在二三甲医院看病,用药习惯已经养成,患者特别是老年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时仍会倾向于选择品牌药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也乐于处方质量稳定、疗效相对较好的外资药。尤其是部分品种进入基药目录后,外资药更是处方首选。例如拜耳的阿卡波糖、辉瑞的氨氯地平、左氨氯地平等。
中药注射剂排名靠前
心血管疾病用药占据大约半壁江山,其次是呼吸系统及骨骼肌肉系统用药,三者合计占据75.25%。
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市场中成药的治疗领域分布看,心脑血管中成药所占比例最大,2014年占44.51%,2014年销售同比增长15.79%。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中成药(17.66%)、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成药(13.08%),三大治疗系统合计占据75.25%。其它治疗领域的药物占比相对较少。
从Top10产品排名来看,城市社区销售排名靠前的中成药大部分为中药注射剂。其中,血栓通在城市公立医院销售下滑,但在城市社区医院取得较好的增长,2014年同比上涨8.69%。
关于举办四川省药品生产企业拟新任质量
各相关企业: 新修订的《中华人..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召开第七
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第七..“两新联万家,党建助振兴”甘孜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新工委、省市..学习传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2025年4月22日,协会党支部组织召..关于收取2025年度会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习八项规定 增强警示教育
近日,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持续合规 提质创新》 2025年度四川省
2025年3月24至3月27日,四川省医药..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
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