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首支齐昆古尼亚疫苗研发获得突破
发布时间: 2015-04-21     来源: CPhI制药在线

    最近,奥地利科学家通过对麻疹疫苗病毒基因进行修饰,表达出首支能够预防奇昆古尼亚病毒感染的重组活疫苗。研究结果显示,该疫苗安全性良好,并且能够在健康的受试者中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研究团队的成员表示他们期望该疫苗在未来四年到六年的时间里可以用于成年人和儿童。

  据了解,奇昆古尼亚热是一种经过蚊子传播的病毒感染,症状表现为慢性虚弱性关节炎。该类感染最早爆发于热带国家,之后随着旅游的兴起以及全球变暖,它正在逐渐变成一种全球性的感染威胁。到目前为止,人类对于此类感染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性的疫苗可供使用。

  开篇提到的研究中,奥地利的研究人员通过向产生麻疹疫苗的 Schwartz病毒株导入奇昆古尼亚病毒基因来进行表达,进而获得疫苗。之所以选择Schwartz 麻疹疫苗病毒株作为载体,是因为它是一种已经被证明了的最安全和最有效的人类疫苗,而且还易于进行转基因操作。

  从2013年11月2日到2014年2月5日,研究人员在维也纳招募了42名健康成年人,他们的年龄在18岁到45岁之间。试验开始时,分别有12名受试者进行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的试验疫苗接种免疫试验,剩下的6名受试者作为对照进行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接种。然后在28天或者90天之后给予相同剂量的疫苗加强接种,同时,28天时接受疫苗接种的受试者在90天时进行安慰剂注射,同样地,28天时给予安慰剂注射的受试者将在90天时接受疫苗接种。试验中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在第56天和120时抽取受试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抗体滴度检测。

  几何平均滴度(GMT)大于等于10时判定为疫苗接种能够起到针对奇昆古尼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免疫性反应。同时,研究人员还测定了麻疹抗体滴度用以评估体内存在的抗麻疹病毒抗体对于奇昆古尼亚病毒的免疫效应。疫苗接种两周之内的所有不良反应均被进行记录。

  在进行第一次疫苗接种后,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4%, 92%和90%,经过加强接种注射之后三个试验组的这一数值都增加到了100%。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显著增大。另外,数据显示体内存在的麻疹抗体并不会影响该疫苗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试验中共有6名受试者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肌肉骨骼疼痛、鼻咽炎等局部反应。不良反应的强度与疫苗剂量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奇昆古尼亚热发病率高,传播迅速。去到疫情流行地区的儿童、老年人和旅行者特别容易感染此类病毒,因此目前对于此类疫苗的需求是很迫切的。与流感病毒类似的是,奇昆古尼亚病毒的变异频率很高,这几乎就是目前此类疫苗研发工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鉴于此,该类疫苗的开发需要融合生物技术公司在内的多方力量的参与,还应该进行更多有针对性的研究性试验,试验的目标人群最好能够招募生活在疫情流行地区的人们,这样得到的结果才会更加具有适用性。

代理服务